每当吃饭时间,家裡有小孩的父母总特别伤脑筋,不是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食,就是吃饭扭来扭去而把全身、餐桌、地板搞得髒兮兮……。不妨依着专家建议,循序渐进地建立孩子的良好用餐习惯,相信不久后亲子双方即能共享愉快的用餐时光。

有小孩的家庭,每每到了吃饭时间就令大人伤透脑筋。孩子不是边吃边玩,就是把身上、桌上、地上弄得髒兮兮,原本是愉快用餐时光,变成了亲子之间的拉距战。友缘社会福利基金会专任老师詹纯玲指出,4岁前的小小孩在吃饭时,最常出现的状况,多半是大人边追着孩子跑、边喂饭;或者孩子将食物含在嘴裡,要吃不吃……。

用餐,常见的NG状况
在2~4岁时期的孩子比较好动,因此,在养成孩子吃饭的规矩时,詹老师认为:「首先,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别期待小孩会像大人坐得好好的,从头吃到尾。接着,开始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吃饭时让他坐在固定的位子,让他清楚知道吃饭时要坐在餐椅上,不能随意走动;除此,也要在固定的时间吃饭。另外,如果家裡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建议做调整,避免造成孩子分心。

詹纯玲老师也曾看过2岁小孩,饭没吃几口就跑来跑去,其实对小小孩而言,尽量别让他轻易从餐桌下来。至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知道现在是用餐时间,若他想玩玩具必须先吃完饭。让孩子清楚何时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也藉此来养成孩子的规矩。

NG边吃边玩
孩子边吃饭边玩是吃饭时的常见状况,其原因可能是父母过度焦虑孩子不吃饭,将吃摆在第一位,因而迁就小孩、不懂得如何约束。另一方面,也许父母没有察觉小孩已经饱了,还坚持要喂他。

对于2岁孩子而言,还没有能力判断自己是否吃饱了。之所以边吃边玩,可能是当下他们不想吃。詹老师认为:「尽量定时、定点吃饭。」饿是一种本能,让孩子去习惯固定的吃饭时间。

弹性准备小点心
不过,对于2岁的孩子可以有一些弹性,如果他正餐吃得不多,1~2个小时后肚子饿了,正餐之外,可以准备一些牛奶、小饼乾让他垫肚子,同时也让他知道点心跟正餐不同,慢慢培养他在正餐时间吃多一点。至于3~4岁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表达「我吃饱了」,以免造成有些小孩可能已经吃不下了,但因为不知道怎麽拒绝父母,所以跑来跑去逃避吃饭。

NG偏食
当小朋友吃到不喜欢的食物就吐出来,詹纯玲老师分析,会吐出来代表孩子可能不喜欢食物的味道、或咀嚼吞嚥有困难。如果孩子已经够大了,这时可以让他学着说出,「太硬了」、「我不喜欢吃」,学习语言表达。不过,大人可以去瞭解孩子将食物吐出来的原因,除了是孩子不喜欢吃,也许是食物太大块或太硬,咀嚼有困难。

一般而言,孩子选择将食物吃进嘴裡,代表他原先能接受,但为什麽他后来不吃,詹纯玲老师建议:「父母应该找出原因。」是否食物的味道、大小、硬度让孩子无法接受?再者,幼儿的口腔还在发展、口腔张力可能不够,若食物切得较大块,不好咀嚼、不好吞,他只好吐出来,不见得孩子不喜欢食物。

NG吃不下
孩子没有食慾有很多可能性,可能零食吃太多,造成正餐吃不下;食物不合孩子的胃口;孩子的身体不适;或者孩子都从事静态的活动,活动不够、运动量过低等,这可能让孩子的食慾不好。再者,小孩也跟大人一样,心情不好也会吃不下。

NG慢慢吃
孩子吃饭慢,基本上要先瞭解是否与口腔发展相关,因为咀嚼困难,所以得咬久一点,建议父母如有这困扰,不妨去请教医师。除了口腔发展,也有可能是孩子不懂得表达需要,或拒绝不了大人的要求。

詹纯玲老师曾遇过一个幼稚园的孩子,在幼稚园吃饭时,同学很快吃完了,只剩他默默地坐着吃、吃很久。后来妈妈去瞭解原因,发现份量太多了,他以为大人帮他添的饭都要吃完,为了满足大人需要,自己吃不下又不敢说,只好慢慢把饭吃完。

后来,妈妈帮他准备餐点,像是水饺,起初他说要吃3颗,后来他自己慢慢增加到 4 颗、5 颗……。其实,吃饭对孩子也是种成就感,如果一次给的量太多,他吃不完,他没有成就感。因此,不要一次给太多,例如先添半碗,再慢慢增加。

孩子正在熟悉食量
孩子在成长过程,詹纯玲老师指出:「他也在熟悉自己的食量,他应该要吃多少。」孩子的胃可以自己掌握,父母要相信他。饿是本能,当孩子饿了就会想吃东西,因此不要一次将量给太多,让他有飢饿的感觉,他自然而然会想吃饭。

孩子嚐鲜的意愿低
再者,除了份量,食物也会造成孩子吃饭的意愿低。父母常常因为爱孩子,注重他的营养均衡,所以会帮他准备各式各样的食物。可是,孩子对于新东西、新经验的嚐试或体验,意愿比较低。像如果他没吃过香菰,妈妈一下子给他一大块,加上香菰不好咀嚼、味道重,都会令孩子排斥。

詹纯玲老师也曾遇过很挑食的4岁孩子,令他妈妈很头痛。在一次游戏治疗,詹老师扮演一个挑食的小孩,看到桌上一个大香菰玩具,说:「我不要吃、我不要吃、我不喜欢。」,那孩子偷偷在詹老师耳边说:「妳把它丢到垃圾桶,妈妈就不知道了。」对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抗拒大人的权威,可是面对被强迫时,每个孩子的反应不一样。因此,有的孩子吃饭慢慢拖、有的把食物吐出来,然而,这举动还能让父母知道他不喜欢吃;有的小孩发现吐出来会被骂,于是他消极抵抗,偷偷含在嘴裡,再找机会把食物吐掉。

方法篇

小孩学表达,大人学聆听所以,要去瞭解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也许他边吃饭边看卡通,剧情正紧张,他就把食物含在嘴裡。除了与食物有关,也可能与大人有关,例如:孩子想要自己吃,但大人却坚决要喂孩子,有些孩子也会藉此做无形的抗议。发现原因、针对问题去解决,

詹纯玲老师建议,大人可以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困难,然而,大人也要学习聆听、愿意尊重孩子的胃。以两岁小孩为例,也许他只能表达「要」、「不要」,还无法表达「喜欢」、「不喜欢」。所以,先让他慢慢学习说不要吃,大人再去瞭解原因。像食物太硬了,他可以反应「太硬了」。也许他们还无法分得很清楚、还无法明确表达时,大人不妨主动去发掘、及协助孩子表达。

找出吸引孩子的点
会让孩子想吃饭,一个是饿、一个是有某个原因吸引他。例如,餐具是陪他一起去买的、或餐点造型很可爱。詹老师分析,现在的孩子对于视觉的反应很敏锐。如果把餐点弄得可爱,会促进孩子的食慾。像大人自己会被色香味俱全吸引,如果也套用在孩子身上,让他产生兴趣与食慾,餐桌上也不用常为了食物而在抗争。

另外,当孩子挑食时,大人在烹调时,可以找孩子最爱吃的食物、与不喜欢吃的食物溷合煮,用一些巧思来吸引孩子。花一些心思去研究孩子的咀嚼能力,哪些食材能吃或不能吃、适合或不适合。

用餐环境单纯
至于家长如何跟孩子约定吃饭的游戏规则,詹纯玲老师说明,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玩的时间、吃零嘴的时间,再来,父母把这些时间跟正餐时间切开、甚至把场所切开。如果孩子处在玩具堆,要让他吃饭其实真的很痛苦,好玩的玩具在眼前,若加上饭不好吃,他就随便吃几口。

因此,让孩子明确知道吃饭时间到了,要坐在定点吃饭、不能跑来跑去。如果他要离开餐桌,是不是代表吃饱了,要主动告诉妈妈。如果孩子吃饱了,父母可以让他知道下一餐时间,例如:短针指到7,当这期间如果他饿了,让他喝一些开水或牛奶。

降低期待、相信孩子的胃
至于家长应该具备的观念,詹老师指出:「降低期待,以及相信孩子会掌握自己的胃。」饿是种本能,他会知道自己该吃多少,当父母愈焦虑,孩子会感受到,会变成两种可能:一、他掌控大人;二、他担心被骂。

父母除了瞭解孩子的口腔发展,也要瞭解孩子吃饭的能力。有些3、4岁孩子能自己吃,但父母却一定要喂他……。

詹老师指出:「让孩子自己学着吃东西,也是训练他的手、眼协调的能力。」也许孩子会吃得到处都是,但是大人可以先帮孩子舖个垫子、帮他围围兜兜,或是先在地板舖上报纸。

提升孩子吃饭成就感
孩子自己把食物放进嘴巴的过程,即是一种训练;跟打开自己的嘴巴,被喂的感觉是不一样,他会很有成就感。去瞭解孩子目前的能力发展阶段,再来,父母要学习放手,让他自己来。

其实,在这阶段,他就是在训练自己动手,也许他会把食物掉得到处,但父母可以陪着他收拾。

詹纯玲老师表示:「对于2岁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吃饭,但不要期待他自己吃完全程,必须有大人陪伴。3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但别期待他们跟吃得跟大人一样好。」注重孩子的发展,但要尊重及瞭解孩子的特质。像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因为青菜富含纤维,比较不好咀嚼,而且,青菜也有一些味道。所以,父母要去觉察孩子对于某些味觉的敏感度,运用巧思变化食材的烹调方式。

善用故事吸引小孩胃口
对于孩子不爱吃的食物,有些妈妈会找一些绘本故事来告诉孩子,这个食物吃了会变得跟大力士一样强壮。或用小故事啓发孩子,某某卡通主角因为很喜欢吃红萝卜,才很有本事。另外,父母也可用讚赏的表情诱发孩子食欲。詹老师表示:要去思考让吃饭变成了愉快的经验,如果经验不愉快,孩子会更反感,也更不喜欢吃。

支持孩子的心情
最后,詹老师强调,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行为;但孩子的心情,父母一定要是个支持者。当孩子在心情上得到支持,也会愿意去改变他的行为。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将用餐变成一个责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