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后,与小孩24小时的陪伴,或是在外忙碌的打拼回到家后,还要顾小孩的吃、喝、睡等接踵而来的家务活,让许多妈妈直嚷 没有了ME-TIME! 自己完全被工作、家庭、孩子给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时间不再属于自己的、 没有了结婚前的自由、自我、放松的ME-TIME。
究竟ME-TIME 的定义对现代父母来说是什么呢?难道 ME-TIME 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从家庭、孩子、丈夫中抽离吗?此外,现今的育儿旅程也不容易, 许多父母都觉得现在的小孩不容易教养,无论是精神还是经济层面都面对很大的压力。 现如今的父母究竟要如何当,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爸、妈?
大马科艺育儿导师兼心理学博士罗苡玲将与您分享快乐、积极的育儿经验并分析何谓真正的父母ME-TIME。
罗苡玲博士 Dr. Elaine Loo 个人简介
- 幸福亭创始人,育有一名5岁儿子
- 马大大学心理学课程研发博士,擅长用心理学让父母了解孩子
- 第一位被 Britishpedia 列为大马最成功的科艺育儿研发者
- 马来西亚最畅销育儿书籍作家《被囚禁的童年》、《被囚禁的父母》
- 帮助超过过万的父母找到清晰的育儿方向
1. 众所周知,养儿育女不容易,也可以很幸福、快乐、满足,但看家长的育儿功夫。您是一名育儿专家,培训、辅导过无数的家长,从众多的案列中您看到了家长的育儿史。可否与我们分享其中一、两个案列(人生胜利组合的家长& 糟糕失败的父母)?对于这些落差的案列,您有什么看法?
其实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成功或失败的父母所定义的是不一样的。有些家长觉得,我是成功的爸、妈, 因为我给到我的孩子三餐温饱、不愁吃穿;又或是虽然和孩子的感情不是很好,可是成功把他供上大学,我也算成功,因为我以前都没有读过大学。有一些家长也会觉得,孩子在外做工都没有回来看我,只是寄钱给我而已,我会觉得我很失败………
所以,成功与否是视乎家长本身对做父母的定义和他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我不能以我的观点去断定谁是成功的父母,谁又是失败的父母,即使我经历过无数的临床案例,也由不得我去断定您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父母。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任何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
由于家庭的文化、原生家庭、国家文化的背景, 如比较文明的社会,他们就会觉得心灵上、心理上的健康是很重要的,而不只是单纯的在智商(IQ)方面而已。这是近年来一直提倡的。 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因为屡屡发生的自杀案列、 越来越多的忧郁症,都是心灵的脆弱所致使,这些也得到很多新时代父母的关注,他们都认同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不过却还没有学到如何去培养心灵的健康,而只是停留在只要孩子三餐温饱就可以了的思维。
2. 很多的家长都觉得现如今的小孩不好养,孩子的竞争力要培养,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什么才艺班、补习班、音乐班都要花钱,搞得现如今的父母时间、经济压力都特别大。以您的看法,现如今的父母都不好当吗?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比较难教养,这无可否认!根据研究,70、80 年的小孩在每 2 万名的小孩当中,只有1名是过动儿。但是,在 2019 年的全球数据中,却 已发展至11%,即每10名小孩里有1名是过动儿。由此可知,如今的小孩是多么让家长伤脑筋。
过动儿的表现症状就是做事情无法专注、缺乏耐心、冲动,所以父母要带孩子真的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对于犯了失礼的行为,孩子本身也不想的,小孩要自我冷静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现今许多特殊学校、语言迟缓、自闭儿中心等等,天天都爆满, 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很多新手妈妈觉得孩子不容易教,其实不是因为孩子不容易教,而是现在做父母的,在教育幼儿这一方面变得越来越专业。为什么我会说专业呢?以前只要孩子能够三餐温饱就很好了。现在不仅是要看孩子的智力商数( IQ),还要看孩子的情绪智商(EQ)再来是灵商指数(SQ)和逆境商数(AQ)。
我觉得现在的父母都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孩子的心理教育,但很多父母没有修好这一领域,即使是上了大学,大学也没有教你/妳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最多嘛就是修读儿童心理学。但是,儿童心理学这门知识是从老师观点出发的,这和在家庭里做父母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所以,其实不是孩子越来越难教,只是我们对育儿这一块的知识,需要变得越来越专业才能帮助孩子抓紧他们的黄金期教育。我们不奢望父母具备什么育儿课程的文凭,但是在育儿方面,现代父母必须具备技巧和知识。目前,马来西亚的家长没有向外国那么思想开放,而错过了孩子的黄金治疗期。其实,这些语言迟缓、自闭儿,都可以被避免的,在怀孕期或准备怀孕前,可以调理父母的DNA,可以有效的去预防这些症状的小孩,那么日后孩子也更容易教养。
根据我的辅导经验,很多新时代的父母都用爱的教育来育儿,即不骂、不打,跟孩子讲道理。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好像爱的教育不奏效,跟孩子讲道理讲不通、唱反调,是不是爱的教育不管用,但是我又不想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越来越大,怎么办?还是继续用回以前的溺爱方式?
其实,爱的教育需要赞美、技巧来和孩子沟通,以及利用科学和心理的因素,而不是在一味单纯的赞美。当小孩遇到挫折时,如果没有用到心理技巧的话,孩子的心理状态就会容易气馁、放弃、情绪化,容易发脾气。所以,如果要用爱教育,我们一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学。
3. 谈到为人父母后拥有属于自己的 ME -TIME 这一话题,有些父母认为那是奢侈的,因为职业妈妈忙完工作,放工回来又要忙孩子、家务,根本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一切以孩子为重心。这种牺牲式的父母,在我们生活周遭就看到很多。您觉得,这种牺牲式的父母伟大吗? 这才是母爱、父爱的表现吗?
ME - TIME 是近年来热门话题,随着生活素质的提升,女性崇尚对生活的品质和自由追求。因此,许多女性在结婚生子后,往往觉得在当了妈妈后就觉得失去了自由。新时代的女性都渴望自由和生活的平衡,但要如何做到呢?
2019 年我去报名参加马来西亚太太选美赛,用意主要是想告诉已结婚有孩子的妈妈们,不要当牺牲型妈妈。其实,孩子是不希望他的妈妈为他而牺牲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希望妈妈也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不会因为孩子或他的到来而剥夺了妈妈的自由。尤其是妈妈的那句话:“都是因为你,我都是为了你好…… “ 。这些是很情绪勒索的词语,会让孩子觉得愧对于妈妈。
在牺牲型的母爱情感是比较负面的,牺牲型的父母就是以被逼牺牲身体的某一个部分或精神给予孩子,父母自身就会产生空洞,唯有以对孩子的期望来填补这个空洞, 结果形成有条件的爱,这样 孩子、父母都辛苦。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其说是牺牲,不如说奉献较理想。当我们自己有足够的爱了,才能够奉献给身边的人,它的情感也不再是条件性了,因为内心是富足的,所以不会产生失望、发脾气的情绪,亲子关系才会变得正面。
4. ME-TIME 的定义对爸妈来说的是什么在身、心、灵方面对父母的育儿旅程有什么帮助?
很多妈咪会觉得 ME-TIME 就是有自己的时间读一下书、做美颜护理、做按摩等等休闲活动。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身、心、灵的【身】这一个表面的部分。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属于【心灵】的层面。为什么呢?很多时候新时代妈咪的思维就是:做了妈妈也要有一定的自由。但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如我们所愿。例如,要求孩子晚上 8 点上床睡觉,孩子未必会听从;当你要求孩子给妈妈专注工作一小时,不要打扰妳工作时,孩子却间中不时打扰妳。要知道,孩子是个人啊!
当我们想要有所谓的自由感、ME -TIME时,我们是需要从心灵的层面去探索的, 而这些有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当了妈妈后, 是否有当妈妈后的满足感、价值感, 我们是以牺牲的状态, 还是奉献的状态来面对孩子,妈妈的愧疚感从何而来, 这是我们需要去真的了解并提升、实践的。若 ME-TIME 给你的只是表面上的 “补足”,而不是内在的净化,那么我们的 AQ 和 EQ 也不会达到健康的标准。
5. 如果 ME - TIME 真的那么重要,对父母和孩子好, 那么忙碌的父母该如何做,才能享有难得的个人独处时间?
我们可以重新去了解 ME-TIME 的深切含义。“ME” 是 Motivational Energy 的缩写,意即 “当你处于这个时间点,做了一件事情后让你更有动力地继续前进,让你充满能量”,那这个就是所谓的 ME-TIME 含义了。要做到这个难吗?不难!就好比,你在驾驶的当儿也可以在车里聆听专家的激励的讲座,听完后,让你改变了思维,从而让瞬间感觉能量满满、有动力。这也是一种 ME-TIME 的示现。
其实, 如果我们都了解 ME - TIME =Motivational Energy 的理念,则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 ME-TIME 活动,但前提是,这个活动得让我们能量、动力提升!当然这个动力的能量,也需要看我们的【心】功能是否有够强大。如果我的【心】够强大,那么我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 ME-TIME 去不断填补我的心灵空洞。
反之,如果你的【心】不够强大,可能过滤的时候会有杂质,如我们的情绪容易被影响、耐心越来越少、被孩子激怒的次数越来越多等等,接而引起孩子情的绪问题、唱反调的状况发生。那么,那你就需要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很久没有“洗刷” 了?还是你用错方式 “清理”,本末倒置?
所以要有有质量的 ME-TIME,不仅是看 ME-TIME 带给你的动力和能量,它还需要看接收能量的【心】够不够强大才行。
6.有人说,有健康、快乐的父母,才会有幸福、快乐的孩子。 这句话,您觉得呢? 最后,这母亲节,妳有什么话要叮嘱妈妈们吗?我时常会在讲座或上课时都会提到:孩子开心父母才开心。这句话我觉得像个大小孩的思维。身为父母,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托付在孩子的身上,这表示我们不能自理吗?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身为父母的变好,孩子才会好吗?所以,应该是我们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正能量,再把好的传递给孩子,然后孩子才会变得开心。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很难做孩子的朋友,因为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基础压在孩子身上,
“我发疯是因为你”、“我伤心难过因为你做了这件事” ……
“你做得好,妈咪爱你。”
“你做得不好了,妈妈不开心,妈咪就不爱你了。”
你说,这是情绪勒索吗?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生活,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得看父母的情绪“做人”,这就成了有条件的爱。如果你想当孩子的朋友,这也许就是我们现代父母需要用心的地方。这一种 “情绪绑架” 或 “情绪勒索” 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最后, 我祝福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可以重新定义妈妈的身份,从 “牺牲型”、“伟大型”,转换成 “奉献型” 和 “专业型” 的妈妈。我相信每一个科系、专业领域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巧,才能去帮助更加多的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和造福人群。同样的,我相信妈妈的这个角色可以是以自身的幸福感奉献给孩子,再加上以自己专业的知识技巧来教育下一代。这样下一代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有这些妈妈们,我也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