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与否依个别情况而定

对学龄前的儿童而言,吃与睡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两项活动,小宝宝刚出生时,睡眠几乎佔据了一天当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随着日渐成长,睡眠时间将逐渐缩短,1岁以上的孩童,白天的睡眠时间已大幅减少,美国睡眠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至少要睡满11个小时,才能帮助脑部拥有更好的发展表现。

不少学龄前幼童的父母十分担心是否需要让孩子维持午睡习惯,小儿心智科医生表示,睡不睡午觉应该视孩童的个别情况而定,并且要将总睡眠时间纳入考量。假设孩子晚睡早起,或者午后有精神不济的状况,下午时间稍事休息将有助于恢復精神和体力;倘若孩子的夜间睡眠已十分充足,或者白天时精神状况、活动力极佳,那麽父母就不必过度担心不睡午觉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硬逼着孩子睡午觉,反而可能影响夜间睡眠品质。

睡午觉头脑变壮壮
世界各国皆有研究显示,午后小睡一会儿,有助于恢復身体机能、促进脑部生长发育,对于成长中的孩童来说格外重要!

促进体内各器官成长
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当睡眠进入深睡期时,身体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脑部、神经系统、心脏、肾脏、骨质、脂肪和蛋白质……等各方面生长,如果能在下午时补充1~1.5小时的睡眠,将有助于刺激分泌生长激素。

活化大脑灵活性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运作更具效率,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增强记忆力。美国睡眠学会表示,每天睡满11小时的儿童,在语言理解、表达理解、算数概念……等方面的表现皆较为优异,因此在一夜好眠之外额外补充午间睡眠,更能确保达到足够的睡眠量。

稳定心智成长
有些孩子到了下午时段就特别容易闹情绪,这是因为身体感到疲劳时,体内会累积较高的压力荷尔蒙,因而使情绪变得紧绷且易怒。美国《睡眠研究期刊》指出,不睡午觉的幼儿,将增加焦虑、忧鬱及愤怒……等负面情绪;反之,当孩子日夜都有规律且充足的睡眠时间,相对有助于心智发展。

强化免疫细胞
睡眠不良将会影响体内细胞修復、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发现,午间1点是白天最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候特别容易感到昏昏欲睡,如果能够短暂休息,将可刺激身体强化免疫细胞的活跃性。

给宝宝来场优质午觉吧!
午觉睡得好,可以维持下午到晚上的充沛精神,如果睡得不对,醒来后反而会更加疲累喔!

1~1.5小时最理想
小儿心智科医生建议,午餐过后应该走动一会儿帮助消化,大约1~3点之间最适合安排孩子进行午睡,习惯早睡早起的孩子,可以在1点左右上床休息;习惯晚睡晚起的孩子,午觉时间可延后至2点。另一方面,若午觉睡得过晚,将会影响夜间睡眠,甚至使生理时钟变得溷乱,因此最好不要等到下午3点过后再安排午睡。

小儿心智科医生表示,最理想的午觉时间大约为1~1.5小时,这段时间正好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无论是身体或精神都能获得最佳的修復状态。如果午睡过后没有其他安排,不妨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刻意叫醒孩子,导致在深睡期被迫醒来,不但无法确实提振精神,反而会感到昏昏沉沉。

仰睡比趴睡好
各类研究均显示,趴睡对身体可能造成各种不良影响,刚吃饱就趴睡,会影响饭后吸收消化功能,尤其幼儿的肠胃道发育还未完全,若趴着睡压迫到胃肠,可能还会造成胃酸逆流。长时间趴睡也可能压迫眼部,造成眼压过高,或是压迫胸腔,导致呼吸不顺畅。

小儿心智科医生提醒,部分儿童在睡眠时有打呼情况,通常患有肥胖、扁桃腺肥厚、悬壅垂过大等症状,除了需就医检查之外,平常也不宜採用趴睡姿势,以免造成不正常压迫或缺氧。

优质午觉的4大诀窍
小儿心智科医生表示,要让宝宝睡个优质的午觉,不妨从环境、灯光、安抚用品……等方面着手,帮助宝宝在舒适、安心的状态下轻鬆入睡。

1.观察睡意暗示反应
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睡午觉,若孩子精神充沛却硬性要求他必须上床睡觉,结果也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若孩子需要午睡,身体自然会发出暗示讯息,例如:揉眼睛、打呵欠,父母可连续观察1~2週后,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再来制定适宜的睡眠时间。

2.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入眠,并且保持一段不被打扰的安眠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在午睡期间彻底放鬆身心,即可获得更多成长动力,睡醒后又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宝宝!以下是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的4要素:
•光线:月龄较小的婴儿需要利用明亮与昏暗的光线来辨别醒着与入睡的环境差异,较大的学龄前儿童要让午睡品质更好,则必须避免刺眼的光线,在室内环境可拉上窗帘减少光照度。 
•温度:室温25℃上下是身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睡觉时不要让宝宝穿着过多衣物,以免因流汗造成身体不适,反而影响睡眠品质。
•杂音:午睡前半小时应保持居家宁静的气氛,尽量让孩子进行静态活动,若爸妈不陪同入睡,就应该减少杂音扰乱孩子的睡眠,但也不需要刻意保持绝对安静的环境音,以免养成孩子对杂音更加敏感。
•寝具:轻柔的寝具可提供舒适的触感,让孩子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但需注意床铺四周不宜放置可能造成窒息的厚重棉被或绳索,以免父母不在旁陪伴时发生意外。

3.提供适当安抚方式
学龄前的孩子还很需要爸妈的关爱,让孩子获得充沛的安全感,对于睡眠也有正面帮助。在午睡前的一段时间,爸妈不妨陪伴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安静地培养睡意,或者提供安抚小物,让孩子在充满安慰的情况下自然入睡。
• 温柔抚触:在宝宝入睡前或睡眠中醒来时,父母可利用缓慢而轻柔的方式,轻拍、按摩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稳定情绪进入睡眠。 
• 轻柔音乐:有些孩子的听觉反应特别灵敏,父母可以在睡前播放轻柔的音乐,如:水晶音乐、海潮声,製造愉快的睡眠氛围。 
• 安抚小物:父母可以挑选一些柔软的玩偶或是小被子当作安抚替代物,不过安抚小物不宜只有唯一选择,如果孩子过度依赖某件安抚替代物,将来可能必须面临戒除依赖安抚物的问题。

4提供舒适的睡姿
趴睡架;在脚底下放置小垫子,有助于刺激血液回流,睡醒时就不易有腿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