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产后属于气血亏虚的状态,元气大伤的妈妈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静养和修复,好好的呵护自己的身体。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说的“坐月子”。坐月子期间,通过适当的休息,饮食上的调理,配合重要的调理,让产妇能好好的恢复体力,伤口逐渐复原,体内的五脏六腑慢慢归位,回到产前,甚至是比产前更好的身体状态,也能为下一胎受孕做更好的准备。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以前流传下来的坐月子观念,也应该要与时并进。妈妈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不一定要对过去的传统照单全收,反而应该通过理解古法和观念,用更符合现在生活的方式,更放心和轻松的坐月子!这里来给大家谈谈几个坐月期间的禁忌和迷思。
 
1.产后需要马上进补
传统而言,提倡产妇无论是顺产还是开刀生产,坐月期间都有大补为主。每天进食麻油鸡,姜酒鸡等温补的食物以调理产后虚弱的体质。其实,中医理论认为,“产后体质多虚多瘀”,不宜过量进补。分娩时大量出血导致气血两虚为我们说的“多虚”;气虚而血流不畅,导致血瘀,或是产后受寒导致寒凝血滞,则是我们说的“多瘀”。产后平和的调补身体,坐月期间适量的摄取白开水及进食属性平和的蔬菜水果反而有助恢复产后虚弱的脾胃功能,帮助调理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坐月期间的调补重点为饮食清澹和排除恶露。坐月期间,少吃多餐最为合适,多进食清澹但富有营养的食物,烹调方法以蒸和炖为主,帮助恢复脾胃功能。还要少吃高糖分和肥甘厚味的食物,不增加脾胃的负担。脾胃好,自然能很好的吸收营养,有助调理好体质和增加奶量。
 
除此之外,要注意避免生冷的饮食,以免寒气入内而造成各种疼痛的不适。也可以适量的饮用炒米茶和一些汤水,帮助增加母乳和复原。可以按照产妇的体质,在餐单中适量的加入补气血的药材,例如党参、枸杞子、红枣、桂圆、黄芪等,若有便秘的情况,也可加入又调理肝肾气血和润肠作用的何首乌。
 
2.坐月子期间不可冲凉和洗头
早期有“孕妇不可冲凉洗头”的传统,认为产后冲凉和洗头会让寒气进入身体,容易造成头痛,怕冷和腰酸背痛的症状。其实,最重要是洗头后要立刻吹干,室温保持在26°左右就可以了。产后觉得疲惫,手脚酸软,因为要照顾宝宝所而又睡眠不足的问题。其实可以用浓缩姜水洗澡,不单能够驱寒保暖,祛风除湿,还能达到舒缓放松的效果。洗头后要马上吹干头发,避免寒湿停留在头皮而着凉。注意室温和冲凉的水温,不管是洗头还是冲凉其实没问题。
 
每位产妇生产后,身体状况都不同。如果体质十分虚弱,或者剖腹产,需要视伤口和各种身体情况来决定,要适时寻求医生的意见。如果是自然产,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质要确保能使用干净和适当水温的水,并在适当的室温下,冲凉或是洗头都没问题。
 
产妇的个人卫生和环境的清洁对产妇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都非常重要。保持好的个人卫生,勤劳更换贴身衣物,把伤口清理干净,这样伤口受到细菌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低。坐月期间,把个人卫生照顾好也很重要!
3.坐月期间不能下床走动,搬重物和外出
怀孕期间,为了因应宝宝的成长发育,子宫的体积会日益增加,形成沉重符合,令怀孕妈妈腰腹部维系子宫的韧带下垂,产后需要4-6周的时间恢复,所以这段期间应该要避免提重物,让韧带能好好修恢复。若在恢复之前就经常提重物,容易导致肾虚和气虚的情况,日后出现腰酸背痛的几率会比较膏。 
 
此外,妈妈在生产后并不需要一直卧床,在体力和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运动,适当的肌肉收缩,可以帮助子宫的恢复,有效帮助产后身体的修复。子宫并不会因为走路或爬楼梯就造成脱垂,反而是取重物或者过度操劳才会导致,限制外出其实主要是担心产后气血虚弱,若外出很容易会因为温差而感受风邪,出现头晕、手脚冰冷等风寒的症状。因此,并非是禁止产妇外出,外出时只要做好保暖,例如戴帽子,避免头部吹风和穿薄长袖进出室内外,预防温差引起不适。
 
四神汤里的有莲子、茯苓、山药和芡实四种药材,适合在产后第一周和第二周服用,可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消化,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和促进新陈代谢。
 
四神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g 莲子20g  茯苓20g  山药20g  芡实20g  当归2片 党参10g 红枣6粒
功效健脾,补胃,利水,消肿。
做法
1. 将排骨汆烫洗干净备用。
2. 将所有材料洗干净后,放入锅中。
3. 加入1.5升的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
4. 加入适当的盐调味即可。
 
怀孕和生产都是女性生命中重要的阶段。由于时代和环境的不同,现在的坐月子既要结合古人的观点,还要有现代的新思考,归纳和整合之后,才能让产后妈妈把月子做好。坐月子期间,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每天至少六到八小时的深度睡眠,保持心情愉快,就能帮助促进身体器官和组织的修复。坐月期间依靠正确的调理和保健方式,适当的调养和休息,不但能使体力恢复和帮助子宫的修复,还有机会改变原本虚弱的体质,更趋向健康的状态。坐月子,是女性体质再造的最佳时机,要好好把握这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