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被「喂」3C 恐暴躁、焦虑
「老公,宝宝又在哭闹了,赶快开平板给他看影片,否则我没办法专心做简报!」在这个行动装置大爆发的时代,不少年轻父母都把手机、平板当保母,认为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刺激。殊不知婴幼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与陪伴。长期缺乏互动会让孩子在认知、情感上有缺失,进而影响价值观、人格发展、心智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台湾专注力研究学会理事长臧汝芬表示,常被「喂」3C产品的小小孩除了最常见的语言障碍,情绪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怎么说呢?她分析,虽然情绪和天生气质有关,但孩子一般都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去调整内在情绪。当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无法练习用语言沟通,只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就会变得暴躁、焦虑、容易激动。
改变教养策略 不妨请专家帮忙
当孩子出现情绪障碍的徵兆,父母应该改变教养策略,向专业儿童心理治疗师请教正确的教养方式,实行1、2个月后若还是没有明显改善,再带孩子一起做亲子治疗。台安医院儿童专注力中心临床心理师锺宛玲指出,情绪障碍的孩子常会影响家庭氛围,父母可能会因为情绪被带动迁怒其他小孩,或因为彼此教养方式不同而产生龃龉。此时不妨求助专业医疗的协助修正孩子的行为,避免让家庭气氛每况愈下。她提醒,在人手一机的时代,许多时候是父母自己3C上瘾,因而无法对孩子做出规范。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更有病识感,积极处理3C成瘾的问题,才不会让孩子的情绪障碍愈演愈烈。
情绪障碍的孩子如果迟迟不接受治疗,进入学龄期后往往会与同学发生频繁的口角、肢体冲突,这是因为孩子不懂得判断他人表情,容易因为一些不经意的表情或话语对他人产生敌意。不仅如此,情绪障碍延续到青少年、成人时期还会影响亲密关係,孩子在男女交往时会比较自我,不懂得关照别人,男生会有强烈的大男人主义;女生则会有强烈的忌妒心、疑心病。
4大徵兆 妳的宝宝上瘾了
虽然3C上瘾要等到学龄期才能确诊,但在学龄期前就会出现徵兆:
徵兆1. 对人漠不关心。喜欢滔滔不绝讲自己的事,却不大会「听」和「回应」别人讲的话。
徵兆2. 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游戏,无法与其他人互动、合作,当被团体邀请参与游戏时,常不晓得该怎么办。
徵兆3. 因为常常被别人嫌「不合群」,喜欢独处的感觉。
徵兆4. 2岁半~4岁这段期间开始出现暴躁、易怒的情绪表现,容易因为他人无心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抓狂。
脱离3C掌控 学龄期是分水岭
锺宛玲心理师说,根据临床观察,2岁以下的婴幼儿3C成瘾的比例愈来愈高,宝宝一天花在手机平板的时间往往在2、3个小时以上。许多孩子在对3C产品形成依赖以后,会以「吃饭」来要胁父母,不给他玩就不吃饭,让人十分头疼。此时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轻易妥协,以免孩子愈大愈不受控制。
学龄期是3C上瘾儿童的分水岭。学龄前的幼儿因为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单纯,要戒除3C比较容易。学龄后面临学业的压力,孩子可能会要求父母将手机平板做为学习的奖赏,或将其当作逃避学业的途径,此时要戒3C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正因如此,家长在学龄前这段时间应该把握机会让孩子脱离手机、平板的掌控。锺宛玲心理师提供了几个方法给家长们参考:
*要让孩子降低玩3C的频率就必须以身作则,所以第一步要检讨自己是否常在孩子面前滑手机、玩平板。
*不对孩子做任何批判,陪他看他想看的影片、玩他想玩的游戏,让孩子卸下心防,觉得「爸爸妈妈和我是同一国的」。
*逐渐引导孩子去看、去玩富有教育意义、可以激发思考的游戏。
*帮助孩子增加其他的兴趣嗜好(如运动、画图),让3C变成非必要的娱乐,使孩子降低对3C的依赖。
常让宝贝看手机、平板小心…
降低专注力
手机、平板播放的影片和游戏十分有趣,可以给人立即的满足感,此时孩子会完全被吸引,降低对其他事物的专注力。被声光刺激养大胃口的孩子进入学龄期后往往无法专心学习,容易分心,形成老师口中的「过动儿」。
减缓认知发展
当宝宝的主要互动对象变成3C产品,他的认知范围缩小到只有手机、平板提供的影片图像,如此一来不但会影响生活常识,孩子对事物的应变能力、反应力以及辨识度也会下降。以对事物的辨识度来说,孩子看惯了卡通提供的单一模组,从而认定事物只有一种型态,无法随机辨认不同模组的型态;比方只知道卡通中的「狗」,无法指认狼狗、贵宾犬、牧羊犬、黄金猎犬、吉娃娃等其他型态的狗,其他孩子则可以藉由成人的教导随机在路上辨识各种不同型态的狗。
产生语言障碍
3岁以下孩子最常见的「3C症候群」就是语言发展迟缓。许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孩子,或自己也沉迷在网路世界缺乏与孩子互动,在这种情况下,若家裡没有其他人和孩子讲话,孩子在保母家或托育中心又没有获得足够的互动,就会产生语言障碍的问题。虽然影音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说几个简单的词语,但这毕竟是「单向」给予而非「双向」互动。孩子无法实际练习说话,未来在语言、字彙上的深度及广度都不足,很容易溷淆字的形、音、义,对词语的类比及反应都会比较差。
粗、细动作能力下降
1岁以下正是发展大小肌肉群、训练反应互动的阶段。孩子需要透过现实生活中的模彷、练习才能学习正确的动作,而手机平板无法给予孩子这方面的训练。这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及抓握能力;孩子可能会在走路时因为不知道怎么平衡而摇摇晃晃,或在玩玩具时遇到阻碍。
出现社交障碍
婴幼儿在发展社交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接收刺激,再从对方的回应中加强练习。人的表情和肢体互动对2岁以下的小小孩十分重要。孩子可以藉由说话、肢体接触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3C装置只能提供单向的虚拟影片,无法做双向对话,且影片中的卡通人物大多与现实环境脱钩,缺少细微的表情与动作,孩子无法从中学习如何观察他人的表情与小动作。长此以往,孩子对「与人接触」感到陌生,便会出现无法同理他人甚至迴避人群的表现。这种社交障碍发展到极致恐怕会形成自闭症的倾向;孩子的表情会变得呆滞、眼神接触少、与人互动时也会缺乏反应。
用3C当教材 必须配合年龄发展
臧汝芬表示,要用3C产品当作教育孩子的媒介必须配合发展里程碑,否则这样做只会揠苗助长。未满1岁的宝宝还在学习与人互动,尚未发展语言能力,根本听不懂影音节目,如何吸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有基本认知,在宝宝面前儘量不要玩手机,把握时间互动,才不会剥夺孩子获得刺激、学习的机会。
提醒爸妈,宝宝未满1岁前最好不要给他玩手机、平板。1~2岁的孩子一天看3C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一次以5分钟为限,内容以认知协调的学习影片为主。孩子观看影片时最好陪伴在他身边,适时解说、互动。平常不要用手机当作孩子吃饭的奖赏,以免养成孩子边吃饭边看手机的坏习惯。锺宛玲心理师强调,3C成瘾的孩子欠缺对未来的展望,比较没有目标,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予明确规范,让孩子接收多元刺激,如此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