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0~4个月宝宝,糖、蛋白质易引起胀气
新光医院小儿科刘明发医师表示,刚出生婴儿肠道功能未成熟,藉由喝奶过程可训练肠道消化、蠕动及代谢,直到满4个月后功能较好,可以开始吃副食品。4个月内的宝宝胀气有两个原因:

(一)乳糖不耐:
引起消化问题最常见就是乳糖,乳糖如果无法完全消化吸收,到大肠时就会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气体进而造成胀气。母乳中乳糖含量很高,佔糖类营养的90%,100C.C.母乳有6~7克的乳糖,至于配方奶的设计,以接近母乳为目标,所以乳糖比例也很高。

研究发现,亚裔与非裔当中,70%带有乳糖不耐基因,25%会有症状,可说相当普遍,不分男女,只要父母有,子女乳糖不耐的机会偏高。

刚出生宝宝乳糖代谢酵素只有70%左右,之后大概只需一个月的训练,就能达到100%,但是带有乳糖不耐基因的宝宝要达到标准,可能要到出生4个月。

宝宝刚出生每餐约只喝40~60C.C.的奶,一两週后开始增加,胀气也会出现,以出生2週到2个月较明显。临床观察,约有10~25%的婴儿会有胀气问题,只是有的轻微、有的严重。

(二)蛋白质不耐:
除了糖,蛋白质也是一大原因,蛋白质若无法消化,经过细菌代谢,也会产生气体引起胀气。

因此,排除先天性疾病,包括肠阻塞、心脏病、肺功能异常、肾脏、脑部问题,以及出生后的感染、疝气等,通常婴儿胀气最主要原因就是乳糖、蛋白质不耐。

4个月~1岁,饮食不均是胀气主因
出生到4个月,如果胀气已影响到消化代谢,进入副食品阶段,也很容易胀气,开始吃副食品的宝宝胀气原因除了前面阶段未照顾好之外,还有几个因素:1.摄取太多糖,尤其空腹喝太多果汁,糖很快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气体;2.奶喝太多,副食品吃太少。此外,副食品当中蔬菜水果不足容易便祕,也会增加胀气的机会;3.饮食不均,父母给宝宝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或吃些保健食品、中药等也会。

腹部鼓鼓像水蛙肚,是胀气吗?
宝宝肚子鼓鼓的就是胀气吗?婴儿有水蛙肚是很正常的,主要因腹部肌肉未发育好,呈现鬆垮现象,若觉得不正常,就医后会先检查器官,确定是否肝脾肿大。

出生2週内较不会有胀气问题,之后有胀气,会伴随一些症状,家长观察重点包括:烦躁不安、哭闹、吃饱后脸涨红且一直用力,以及容易吐奶或腹泻、肠绞痛等。另外也要注意排便次数,母乳宝宝排便次数较多,出生2个月大约每天6~10次,10次以上甚至到15次就要留意可能消化不好,喝配方奶宝宝出生2週后,一天2、3次或两三天1次都属正常。



宝宝出现喂食困难,可能胀气造成
有胀气问题的宝宝,喝奶情况和奶量也容易有明显变化,例如本来喝90C.C.,每三小时喝1次,两三週以后,可能因胀气造成喂食困难,原本20分钟能喝完,现在却要一小时,或喝一半用舌头顶住不喝了,很可能消化出问题。假如一週当中有三天哭闹,或一整天哭闹时间达三小时,就要怀疑是肠绞痛。

出生4个月以前肠道功能是否正常,会影响后续一生的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宝宝肠道未正常化,到4、5岁都会有喂食困难,小孩身形偏瘦小,容易挑食,学习、认知、体力及免疫力都会比较差。

4个月到1岁是重要关键,此阶段副食品的添加,对味蕾的训练非常重要。研究发现,1岁以内不给宝宝吃蛋,之后再吃,过敏的机会较高,免疫及肠道的成熟在此阶段很重要,正确应该採少量慢慢训练,使肠道成熟化。

 轻微胀气,没有太大影响,可能抱一下能帮助缓解。

 喝太快的宝宝,可以喂一半先休息,拍打嗝再继续。

 妈咪要注意喂奶角度,避免宝宝吸入太多空气。

 按摩帮助改善,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钟按摩,一天按2~3次,喝完奶两小时内避免按摩,以免引起呕吐。

这些方法都无法改善,母奶宝宝就要注意可能乳糖不耐症,医生开给一些特殊益生菌,对消化代谢会有帮助。若是喝配方奶,约有10~25%宝宝无法接受一般配方奶,可以请医师找出问题,建议改用适合宝宝的特殊配方奶。也可以用消胀气药物帮助缓解。医师也会先排除是否因疾病造成,另外也要注意体重发展,如果本来吃得好好的,两三个礼拜出现没食慾、或吃很慢、体重不增加,就要怀疑是否胀气造成。

宝宝爱哭闹,并非天生不好带
对于胀气,有5%的家长不当一回事,认为婴儿胀气或用力是正常的,老是哭闹应该是宝宝天生不好带,只能一直抱着安抚,这些观念需要修正,早期认为很多孩子纯粹就是难带,现代医学给的新概念是「没有难带的宝宝」,要把大家误认为难带的宝宝当成是有问题的,必须找出问题,藉由现代医疗给予协助,家长有正确观念,懂得寻求协助,就能让育儿过程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