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生小孩前,小涵的老公大維原本就很少做家事;當孩子出生以後,大維不但很少照顧小孩與做家事,甚至有時候連自己的事都要小涵幫忙。有一次,大維喝完咖啡卻懶得洗杯子,就一邊滑手機、一邊頭也不抬地跟小涵說:「如果妳夠愛我,就幫我洗杯子。」小涵聽了暴怒:「我連洗孩子的奶瓶都來不及了!我累成這樣,你竟然還要我幫你洗杯子!」大維也覺得小涵變了,沒小孩時明明都願意幫自己做的事,有了小孩以後,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有了孩子後,夫妻常在「公平」間角力
許曼君諮商心理師表示,只有夫妻兩人的生活大多還算簡單;但有了小孩以後,生活變得更忙碌、有很多變化,不少老婆都會有「老公不幫忙」的感覺,在照顧小孩與做家事等各方面上,都仰賴老婆比較多,老婆會覺得不公平;老公則是可能會覺得「有了小孩以前,老婆比較貼心」。在「如何公平分配責任、如何分工」上,雙方也常有不同的認知,比方:出遊時,有些老公會覺得「自己只要負責開車就好」,也常覺得「是老婆想出去玩的,自己已經有配合老婆」,但其實外出除了開車以外,還有許多事要做,例如:規劃行程、打包行李等,但不少老公常覺得那是老婆要做的事;在照顧小孩的方面,諸如幫小孩換尿布等,也常覺得是老婆該做的事。
有些老公是「有講有做,沒講就不做」
有些情況則是「老婆講一件事,老公才會做一件事」,沒講的就不會做了;或是有些老公則是下班回家後,經常只是翹著二郎腿看電視或滑手機,讓老婆一個人忙進忙出;再不然就是回公婆家時,老公就過度放鬆、癱在沙發上或自己回房間,讓老婆單獨面對公婆與洗碗盤等。對老婆來說,大多是希望可以與老公一起合作,例如:照顧小孩與做家事等;但許多老公則是「期待老婆可以多做一些」,或是許多事都需要老婆協助。
「隊友沒戰鬥力,戰鬥值很低」?
有些老婆會怨嘆老公不幫忙或大多幫不上忙,認為「隊友沒戰鬥力,戰鬥值很低,什麼事都做不好!而且要老公做事時,經常要三催四請。」此外,有些老公也會覺得「自己不會做這些事就是理所當然,老婆會做就是應該的。」甚至有些老公會說:「我就是不會做,不然妳想要怎麼樣?」
或是如前文所述,有些老公雖然肯做,但往往是「老婆一個口令,老公一個動作」,不會舉一反三,例如:老婆要老公幫小孩穿衣服、沒說要穿褲子,老公就只幫小孩穿衣服而沒穿褲子;或是老婆要老公今天去丟垃圾,老公雖照辦,但明天沒講,老公就不會主動去丟垃圾。諸如此類的事,都會讓老婆覺得「老公就像是要被盯著做功課才肯做的小孩一樣」,或是覺得自己怎麼反而要多照顧一個小孩!
還有一種類型的老公,是「當遇到自己不在行的事時,就會把老婆推出去做」,自己退居後面。例如:當孩子拿著故事書來要爸爸唸給他聽時,有些老公就會說:「你去找媽媽唸給你聽。」或是別人問他問題時,他可能會回答:「你去問我老婆。」
為什麼老公會這樣?
現在正在當爸爸的男性,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當時台灣社會仍大多屬於「男主外,女主內」的情形,女性在家做家事與照顧小孩較多,男性在成長過程中看到自己父母的分工情形,容易有「女生理所當然要做家事與照顧小孩」的刻板印象。
其實老公大多也不是故意的,而是自然而然就有這種想法。而且社會氛圍彷彿總是認為,在照顧孩子的方面,「媽媽比較細心是理所當然,爸爸粗枝大葉也是正常的現象。」無形間給予媽媽的相關要求與壓力就會比較大。
再加上男性的腦袋經常會用二分法去看事情:
「誰對這件事比較在行,誰就去做這件事」。例如:開車帶全家人出門,老公覺得自己比較擅長於開車,所以認為自己負責開車就好;剩下的事老公可能覺得自己不在行,就都丟給老婆去做,但這樣往往會讓老婆覺得很不公平:「老公只挑一件簡單的事去做!」
老婆究竟該怎麼辦呢?
許曼君諮商心理師認為,這要看老公回應的態度與不幫忙的原因而定。以下大致歸納出三種類型的老公,並分別建議老婆應該怎麼做:
第一種類型:「我不會做。」
大部分的老公都屬於這種類型。老婆要老公幫忙,老公用好的態度回應,但是說「我不會做」或是「我不敢」,例如:害怕替軟綿綿的新生兒洗澡、或怕抱新生兒時不慎摔落等,老公擔心自己做不好或太粗心。因此,老婆必須問清楚,老公究竟是因為哪一種原因而不肯幫忙,如果發現老公是因為「不會」、「不敢」這種原因,應較有耐心地一步一步教老公,讓他慢慢熟悉;如果是不會做家事,就從簡單的家事開始請他做起,一步一步來,就像訓練孩子般,做好就給予鼓勵,建立老公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他就會更願意去做;倘若已嘗試多次,老公實在做不來,則可改讓老公做他比較擅長的事。
第二種類型:「我不想做。」
這種類型的老公較易與老婆起口角,也是夫妻諮商較常見的類型。請老公幫忙時,老公如果回答「我不想做」或是找一堆藉口不做,這種態度很容易激怒老婆。老婆會覺得「我都這麼累了,你有什麼資格說不想做?!」許多老婆也會開始自怨自艾,陷入「覺得自己很可憐、沒人幫忙」的情緒漩渦中,但其實這樣想於事無濟。
其實很多老公一開始是願意做的,但每剛開始做一個步驟時,一旦做錯,就可能會被老婆罵或訓話或糾正,老公會覺得「多做多錯、沒尊嚴」,久而久之乾脆就不做了;此外,有一部分老公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但認為「老婆覺得這些都是我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一點也不感謝我」,也會比較不肯再做。
有時候是因為老公覺得「事情明明已經交代給我做了,但我做事好像一定要照老婆的意思、被控制做事的方式,也常會被嫌東嫌西」,甚至讓老公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如果老公是屬於這種類型,老婆要放手讓老公自己去做與嘗試。很多時候是老婆不放手,無形間加諸太多社會或家人的期待在自己與老公身上。
因此,如果老公不幫忙,還是要先去聽、去理解老公不做的原因,分辨是哪種類型,才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第三種類型:「這是老婆的責任!」
最後這種類型較少見,少數老公有極度的大男人主義,堅定地認定「做家事、照顧小孩等,全部都是老婆的責任!」這種類型的老公可能小時候就生長在這種觀念的家庭,或是老公本身事業有成、工作的時間長、工作壓力大。有些老公會覺得「這是一個理性討論出的結果,我賺錢,妳負責照顧孩子與做家事。」如果老婆沒做好,就覺得老婆不盡本分。夫妻容易爭執、老婆容易出現很多情緒性話語,老公也常會覺得老婆很煩:「我搞不懂妳到底想怎樣?妳的重點與結論是什麼?」老公就「自動關機」,不再聽老婆說話;老婆則是覺得「老公根本不懂我!」
這種類型的老公最難對付。面對這種類型的老公,建議的解決方式為以柔克剛,尋求外援,例如找到府清潔服務、有時候尋求托嬰服務等,老婆別逼自己要成為完美的母親與老婆。老婆想要「老公聽自己講話、被理解」,老公則是需要「問題被解決」,面對這種類型的老公,建議老婆暫時按捺自己的情緒,先與老公討論解決方法,比方初步解決老公在意的問題(例如:家事做不完,有時候找到府清潔服務等),之後老公比較願意聽自己說話時,再傾訴自己脆弱與需要被照顧之處,讓老公產生「保護慾」,較能達成互動的平衡。
基本上,前兩種類型的老公,夫妻之間仍為「隊友」,仍可合作;萬一遇到少數堅定的第三種類型,除了持續溝通外,則應適時找外援幫忙,但老婆必須自己放得下要求完美,以及想改變老公的堅持。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
許多人覺得「媽媽好像天生就會照顧小孩、做家事,爸爸就是不太會做這些事。」懷胎十月,老婆會較早有當媽媽的感覺與認知;對老公而言,小孩卻好像是「空降」的,建議要給老公時間練習與適應,不要對老公說「你怎麼都不會?!」或是看到他不會做,就乾脆自己一肩扛起全部工作,這樣老婆會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