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主任表示,打嗝是當橫膈膜受到刺激時的不自主抽搐。因橫膈膜的肌肉快速收縮、空氣迅速通過氣管狹窄處,有時會有聲音的表現。
另外,有時候當寶寶感到較冷時,也可能會打嗝(但不一定),較冷有時候也可能會刺激橫膈膜收縮。或是當尿布濕了,少部分寶寶也有可能會打嗝。如果爸媽觀察到寶寶尿布濕時較易打嗝的話,可替寶寶勤換尿布;換完尿布後,也可以稍微用包巾包一下寶寶,以免因為較冷、身體蜷縮壓迫,使橫膈膜上升,也有可能打較多嗝。
嬰兒的橫膈膜尚未完全成熟,稍有刺激就會容易打嗝。另外,嬰兒喝奶的吞嚥功能還不成熟、喝奶技巧有可能還不夠好,較易吞入較多空氣,就會比較容易打嗝。至於寶寶何時不再一直打嗝?答案則因人而異,大約5、6個月大時,橫膈膜可能會比較成熟、寶寶喝奶的技巧也愈來愈好、喝奶過程中吞下的空氣較少,就可能會較少打嗝,但這不表示都不會打嗝,畢竟即使是大人也會打嗝,尤其當大人吃食物吃很快或吃太飽時,都可能會打嗝。
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打嗝原因為過敏,有時候寶寶對蛋白質過敏,也有可能以打嗝來表現,例如母乳寶寶如果對媽咪所喝的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或是對媽咪吃的海鮮過敏,也可能會打較多嗝。
張璽主任認為,寶寶大約至少5、6個月大以前,瓶餵喝奶都一定要拍打嗝;5、6個月大以後,則看寶寶的狀況而定。拍打嗝時,手要弓起呈空掌,把空氣打出來,可能會較少溢奶。此外,如果寶寶4、5個月大前喝完奶後沒打嗝就仰睡,溢奶有可能噎到、甚至可能導致窒息,建議沒打嗝完整時,暫時先不要仰睡。
替寶寶拍打嗝时,如果寶寶都不打嗝,大人可坐著、讓寶寶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支撐著寶寶的下巴或頭頸部,輕輕緩緩繞圈、或是輕輕變換不同姿勢,有時候就可以順利打嗝並排出空氣。但爸媽要注意,至少在寶寶4個月大前,變換姿勢時,必須支撐寶寶的頭頸部;4個月以後,大約9成的寶寶的頸部較硬較穩固,後續是否仍要支撐寶寶的頭頸部,則依據醫師評估寶寶的頭頸部發展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