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理論,感冒指的是外來病邪侵犯身體,依照症狀寒熱的不同分為「風寒型」、「風熱型」、「風燥型」等3種類型。風寒型感冒好發於冬季,患者會流出清清稀稀的鼻水、咳出透明或白色的痰,出現明顯畏寒、怕冷的表現。風熱型感冒好發於夏季,主要表現以咽喉腫痛為主,鼻涕、痰大多是黃色或黃綠色,身體發熱情況較畏寒明顯,有時還會合併大便秘結、口乾舌燥。風燥型感冒好發於秋季,症狀以咽喉乾癢、咳嗽為主,但痰量不多,通常是乾咳。

台灣中醫醫學會理事洪怡錂表示,風寒患者通常會因為汗發不出來而高燒不退、肌肉痠痛,此時可以用3錢蔥白和2錢淡豆豉煮熱湯喝,喝完後穿衣蓋被保暖,把汗發出來即可幫助退燒。由於蔥白煮太久會降低效果,媽咪烹調時最好先放淡豆豉,最後再加入蔥白。風熱型感冒可以喝桑葉枇杷菊花茶,桑葉、枇杷葉、菊花均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各取3錢加水煮滾放涼服用,即可有效緩解感冒症狀。

中醫治鼻塞通常會用辛夷、蒼耳子這兩味藥材,但因為中藥治療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調配劑量,加上辛夷、蒼耳子屬於孕婦慎用藥物,服用前需經中醫師評估,一般不建議患者自行抓藥服用。孕媽咪若有鼻塞症狀,風熱型可用具有清熱、抗菌、消炎功效的魚腥草煮水喝,風寒型則可以用薑、蔥或洋蔥煮水喝;如害怕洋蔥刺激腸胃,可以只喝水不吃洋蔥,或將洋蔥水燒滾薰鼻子,也能有效幫助鼻腔暢通。

柑橘類水果普遍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大家熟知的化痰良藥─陳皮就是橘子皮風乾炮製而成;橘皮經由3年以上的風乾、炮製,性質從寒涼轉為溫燥,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對治療風寒型咳嗽有良好效果,痰多者吃陳皮也可以明顯改善症狀。

不過因為柑橘類水果偏寒,除非像陳皮一樣經過炮製,否則不建議在感冒時生吃,食用前最好先加熱抑制寒性。以橘子、金桔為例,可以取3~4顆加水烹煮,水滾後用湯匙擠壓果肉使汁液流出(或先將果肉剖半再放入烹煮),將混合果肉汁液的柑橘水服下,即可緩解風熱、風燥型咳嗽。

洪怡錂提醒,雖然柑橘類水果加熱後可以稍微減輕寒性,但其性質、功效與經過炮製的陳皮仍有極大差距,僅適用熱咳、燥咳,不能用於寒咳,這點孕媽咪要特別注意。還有,烹煮熱橘茶、金桔茶前要徹底將果皮洗淨,以免不慎吃進農藥。

燥咳患者想要改善症狀,梨子是很好的選擇。梨子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與百合一起燉煮更能發揮效果。百合不僅能夠養陰潤肺、止咳平喘,還有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作用,很適合因為夜咳而失眠的孕媽咪服用。建議媽咪可以將梨子洗淨削皮,將果皮置於碗底,果肉放在果皮上方,放入電鍋加半杯水蒸,蒸好後喝汁水、吃果肉即可止咳化痰。洪怡錂提醒,雖然許多人都喜歡用冰糖燉梨,但梨子本身即具甜味,加糖恐讓血糖升高,食用時最好不要加糖。

甘蔗汁雖然也有滋陰潤肺的功效,但因為糖分較高,容易引發妊娠糖尿病的風險,一天飲用份量最好控制在1杯以內(一般白色免洗杯1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