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6歲的學齡前幼兒,是處於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

營養失衡其實是現代幼童很常見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因飲食內容不夠均衡完整,特別是在早餐的部分,大多數人很少有時間親自準備,就會傾向選擇外食或購買市售食品,但一般常見的中西式早餐組合,通常都暗藏營養偏頗的地雷,因此如果家長忽略了食物搭配的重要性,即使寶貝能「吃得飽」但卻未必「吃得好」,就很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或失衡的現象。

台北市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提醒,1~6歲的幼兒特別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A,原因如下:

  • 蛋白質缺乏:幼兒在成長期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會大幅增加,而富含蛋白質的主要選擇像是肉類、豆類等較硬的食物,對於咀嚼能力還不是很好的幼兒來說,容易有所排斥或吃得不多,因此有些家長就會選擇以好入口的澱粉類的食物來做取代,便會造成蛋白質的攝取量不足。
  • 鈣質缺乏:鈣質的缺乏是因幼兒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對於乳品的攝取量相對減少,但要從一般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其實不太容易,因此還是會建議幼童每天應飲用2杯乳品來補充鈣質。
  • 維生素A缺乏:像是茄子、苦瓜、南瓜、青椒、胡蘿蔔、番茄等蔬果,因為有較特殊的氣味或口感,若從幼兒時期沒有盡量讓孩子嘗試,日後一旦養成了挑食、偏食的習慣,就容易造成營養失衡,而其中又以富含維生素A的深綠色與橘紅色蔬菜,最容易成為小朋友不愛吃的食物,這也就是為何有些幼兒容易缺乏維生素A的原因。

常見的NG早餐

熱狗堡+鮮奶 經過加工的熱狗中含有硝酸鹽,會與鮮奶中的蛋白質相互結合而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吃多了有害而無益。同樣的,像是三明治中常會出現的火腿、培根這類加工肉品也不建議避免食用。

茶葉蛋+牛奶 這樣的早餐組合幾乎只有單一營養素-蛋白質,嚴重缺乏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算是最典型的營養失衡早餐。

鐵板麵+蛋+奶茶 看起來雖然是份量十足的豐富早餐,但少了蔬菜並且太過油膩,也可能鹽分和糖分都過多,給幼童造成身體負擔。

麵包+調味乳 幼童通常會選擇甜餡料的麵包,例如巧克力、奶油…這類麵包的油脂量和糖分通常都過高,若是再加上添加了一堆人工香料、色素和糖分的調味乳,不但缺乏營養價值,也會讓幼童的血糖產生急速變化,對精神和情緒造成負面影響。

酥餅+豆漿 酥餅和麵包的成分差不多,只有油跟澱粉,而豆漿的鈣質並不多,只能提供幼兒飽足感和熱量,但所需的營養成分卻嚴重不足。

玉米穀片+牛奶 這是準備起來最簡單快速也深受孩童喜愛的早餐選項之一,但玉米穀片算是缺乏纖維素與維生素的精緻穀類,其中也含不少人工添加物和香料,一樣是不及格的早餐。

營養師推薦早餐

全麥穀片+新鮮水果丁或果乾+優酪乳或優格 準備這份早餐其實很快速簡單,選擇真正的全麥穀片,以新鮮水果丁或果乾來增加甜味與口感,再一起拌入優酪乳或優格中,就能使穀片軟化更好入口,不但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又有幫助腸道健康的益生菌,可預防便秘。

蔬菜蛋花雞肉粥 可以自由運用當季蔬菜,加上玉米粒、胡蘿蔔丁、雞肉丁和蛋一起煮成粥,一碗就能將所有營養素涵蓋其中,讓寶貝一天的開始元氣滿滿。

三明治+鮮奶用全麥吐司夾入蛋、起司、小黃瓜片或番茄片,或是把水煮鮪魚罐頭與洋蔥丁、胡蘿蔔丁、美乃滋一起拌勻,就是健康又營養的三明治。

蔬菜棒+水煮蛋+鮮奶 要盡量讓孩子學習品嚐食物的原味,尤其越是未經過度烹調的新鮮蔬果,越能保留其營養價值。因此像是小黃瓜、胡蘿蔔、芹菜等可以生食的蔬果,不妨切成條狀讓孩子直接沾堅果醬或芝麻醬吃,再加上一顆水煮蛋和一杯鮮奶,簡單又美味。

飯糰+豆腐味增湯 將三色蔬菜丁、煎鮭魚碎片、毛豆和米飯一起拌勻,讓孩子自己動手捏成飯糰再包上海苔,另外搭配一碗豆腐味增湯,小朋友自己做的飯糰早餐,絕對會乖乖吃光光!

水果芽菜蛋餅捲+優酪乳 這道早餐同樣也能讓孩子體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家長先將市售蛋餅煎熟後,準備好各種水果丁,如蘋果、葡萄、鳳梨切成小丁,以及水煮蛋切片和芽菜,讓孩子將餡料放入蛋餅中捲起,就成了深受小朋友歡迎的一道自製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