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樂是天性,但玩玩具可沒有爸比媽咪想得這樣簡單!

提供寶寶玩具一般有兩大目的,一是安撫情緒,最常見的就是在寶寶想要睡覺或哭鬧不安時,給予奶嘴、玩偶或是有音樂的小玩具;另外一為刺激訓練,當寶寶出現階段能力時,運用玩具使其能力更佳,因此也有人將訓練玩具稱為「教具」。林昱志治療師提醒,根據寶寶的能力選擇適當的玩具,才能夠吸引興趣,引發寶寶想玩的心。

階段1. 0~3個月
對於0~3個月的寶寶而言,最好的玩具其實就是爸比媽咪,爸媽可以抱著寶寶,對著寶寶講話,寶寶聽著熟悉的聲音語調,看著的爸媽黑白分明的雙眼,看著爸媽的嘴巴,訓練寶寶的視覺與聽覺,就是很好的刺激。

這個階段的寶寶只看得到對比強烈的線條且還無法自己以小手拿著東西,所以並不會自己玩玩具,林昱志治療師建議爸媽拿著顏色鮮豔的黑白圖卡或繪本與寶寶互動,在此過程可能不太像是所謂的玩耍遊戲,寶寶會專注地觀看著眼前的東西,對他來說,這就是刺激了。

階段2. 3~6個月
隨著成長發育,寶寶的視覺、聽覺能力越來越好,可以提供具有顏色鮮豔、聲光效果的玩具。林昱志治療師指出,這個階段的寶寶,手會在胸口前交叉在一起,好像在玩手,但玩得不是很好,爸媽可以提供不同材質的玩偶,給予觸覺刺激。不過,寶寶還沒有辦法準確觸摸到每一個地方,爸媽得帶著寶寶的手摸一摸。

直到接近6個月之際,寶寶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小手,將東西放到嘴裡,這是寶寶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爸媽不需要擔心這樣很髒,只要選擇容易清洗的玩具,每天做好清潔即可。另外當寶寶躺著玩時,爸媽也可以提供用腳踢就會聲音的互動玩具,訓練寶寶腳的力量。

階段3. 6~9個月
6~9個月的寶寶從不會坐到會坐(差不多是7、8個月坐得比較穩),還會開始爬行了!因此以前是躺著玩,現在是坐著玩,並開始試著東爬西爬,也可以讓寶寶趴著玩,採取不同姿勢玩玩具,訓練寶寶的不同動作。

寶寶的手部控制越來越好,可以很容易地把東西放進嘴裡,林昱志治療師建議挑選尺寸大小是雙手可以方便操弄的玩具,像是網狀的球,讓寶寶能夠一手抓握,自由操作。但如果寶寶操作得不是很好也沒有關係。這時候爸媽發現寶寶會出現丟玩具的動作,這其實是寶寶能力的展現。像是寶寶可能會反覆地將玩具丟在手推車下,或是拿著小玩具敲打桌子,透過這些不同東西掉落或敲打的聲音來探索環境,請爸媽給予寶寶一些練習的機會。

階段4. 9~12個月
9個月大寶寶的坐姿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還可能開始學站立,爸媽可以讓寶寶站著玩,像是站著把小球丟出去。這階段開始,寶寶手部操作能力越來越好,爸媽可以提供蠟筆,讓寶寶隨意塗鴉;給予幾個積木操作,訓練手部的靈巧度。還可以選擇有容器的概念玩具,像是紙箱、收納盒,請寶寶把玩具放進去,不僅訓練容器的概念及認知發展,也可以讓寶寶知道東西是裝進去,不是不見了的物體恆存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