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邱馨慧醫師表示,尿布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發生的主要原因有:

(1) 局部悶熱與潮濕:尿布直接包覆皮膚,容易流汗,造成汗腺堵塞,一旦尿尿或排便,小屁屁更加濕熱,寶寶不舒服而扭動,皮膚在尿布上磨擦,更容易破皮,導致發炎、紅腫。
(2) 排泄物的刺激:糞便中有腸道細菌,會與尿液中的尿素作用產生氨,進而刺激皮膚產生發炎反應。
(3) 細菌、黴菌感染:皮膚上存在著許多細菌與黴菌,當尿布疹已經發生皮膚破皮有傷口時,細菌或黴菌很容易伺機感染,造成傷口潰爛。好發在屁屁皮膚的皺摺處。
(4) 外來刺激物:如尿布、濕紙巾的材質,肥皂、沐浴乳成分,衣物上殘留的洗潔劑等,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5大預防措施,遠離尿布疹威脅
預防勝於治療!要遠離尿布疹夢魘,建議做好平時的保護及預防措施,家長可參考以下5個預防方法:

1. 保持乾爽、勤換尿布:照顧屁屁最重要原則就是保持乾爽,要勤換尿布。建議媽咪可於餵母奶前、後檢查尿布是否需要更換。可試著搭配解開尿布15~30分鐘,讓屁屁透透氣,減少罹患尿布疹的機會!
2. 以溫水清洗取代濕紙巾擦拭:清理寶寶大便常使用濕紙巾擦拭,平時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皮膚已紅腫或破皮應先停用,以免多一次磨擦,使膚況更嚴重;最好直接用溫水清洗,清潔後用面紙輕輕按壓吸乾水分,避免來回擦拭增加患處磨擦。
3. 偶而讓屁屁透透氣:嚴重的尿布疹,可以減少包尿布的時間,於洗淨擦乾後,將尿布打開,讓屁屁透透氣。必要時使用烤燈以維持皮膚乾爽,但烤燈的使用有燙傷的風險,因此多用於嚴重尿布疹須住院的寶寶。
4. 謹慎選擇尿布:建議挑選摸起來柔順,大小適中、透氣性佳、吸水度好的尿布。
5. 調整飲食:寶寶與媽咪的飲食也會影響便便的性狀。喝母奶寶寶便便較稀、軟,排便次數多,一天可能七、八次以上,得尿布疹風險較高;喝配方奶排便次數較少且質地較稠。因此,若病情真的很嚴重,一直無法改善,不得已會建議暫時減少餵母奶次數,幾餐改用配方奶,待症狀緩解再吃回全母奶。同時,哺餵母乳的媽媽也建議避免攝取生冷、容易過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