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女性懷孕時容易發現的癌症,與同年齡未懷孕的女性差不多,根據數據統計,懷孕時較常被診斷的癌症,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甲狀腺癌、血癌、淋巴癌等,在國外,黑色素瘤也很常見,另外,肺癌、大腸癌也是可能出現的癌症,有家族遺傳史、個人病史的孕媽咪,應小心留意自身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孕媽咪罹患癌症,懷孕中的一些生理變化,會讓她不容易早期被發現。

以婦產科常發現的婦科腫瘤為例,常見如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等。如孕媽咪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次產檢時行內診與抹片檢查,或者患者可能會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加,醫師再經由內診檢查,便可發現。而卵巢癌的孕媽咪,大部分有腹部疼痛等不舒服問題,可透過超音波看出異狀。至於乳癌患者,多是做乳房自我檢查,摸到硬塊後再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葛裕民主任認為,懷孕時或懷孕前照放射線,是否會影響到胎兒,端看懷孕哪個階段。如果是精卵結合後十天之內,屬於「全有」或「全無」階段,意思是如果照放射線有影響,胚胎會死亡;若胎兒未死亡,繼續發育下去,產生先天異常發生機率,跟沒有經過放射線暴露的孕媽咪一樣。通常比較危險的時候,是在精卵結合兩週後至八週時、器官形成的階段,要多加注意。雖說如此,很多器官仍會持續發育,如腦部組織、造血系統等,因此在懷孕後期也會受放射線影響,應小心謹慎。

不過,葛主任強調,如遵守安全劑量的範圍,不必過度擔心輻射線檢查會造成胎兒傷害。孕期接受各種診斷性輻射性檢查,應遵守該做就要做,不須做的檢查不必刻意去做的原則,才是最能保護自己和胎兒的方法。腹部電腦斷層能避則避關於電腦斷層檢查,要看接受檢查的部位,若照的是腦部或胸部,劑量較低,若照的腹部位置,因為靠近子宮,所以胎兒暴露放射線的量會比較高,不過照一次腹部電腦斷層的劑量也不會超過5雷得,大約介於2至4雷得之間,但為了避免風險,如果有其他診斷方式可檢查,會選擇避免腹部電腦斷層。

懷孕時可以治療癌症嗎?孕期治療癌症,要以懷孕孕期和癌症嚴重程度而論,如果很嚴重要趕快治療,否則孕媽咪治療效果會不好。葛裕民主任強調,基本上不管是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手術這些治療癌症的一般方法,孕媽咪都可以使用,只是醫師會針對懷孕不同階段,為孕媽咪量身訂做適合的療程,可能有別於一般正常的患者,但差異性不大。

孕期治療癌症會影響胎兒嗎?懷孕8至10週之前,是胎兒器官形成時期,有些治療要特別小心,像是放射線治療,但若放射線治療位置遠離子宮,只要做好安全的防護,如鉛板隔離,風險還是很低。至於化學治療,第一孕期接受化療有10%至20%,造成胎兒先天畸形,不建議;第二、第三孕期接受化療,風險較低,相對安全,但生產前2至3週應停止化療。至於哪些癌症治療時,可能會視嚴重情況選擇放棄胎兒?

母體癌症會轉移到胎兒嗎?葛裕民主任解釋,大部分化療藥物會通過胎盤,但研究顯示會發生問題很少,普遍認為化療孕期可執行,選擇適當藥物即可。而極少部分個案報告指出,癌細胞會跑到胎盤,甚至轉移至胎兒身上,以血液腫瘤癌症、黑色素瘤較常見,而婦科癌症、肺癌也有案例發生,因此罹癌孕媽咪生產完,胎盤會送去檢驗,一旦在胎盤發現癌細胞,寶寶就要持續追蹤,觀察是否有癌細胞轉移至寶寶身上。

至於孕媽咪做完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後,胎兒娩出後長期是否有不好的表現?目前研究顯示則無明顯影響,不必擔心。罹癌媽咪產後可以哺乳嗎?以乳癌患者為例,生產後應儘快治療,不能哺乳。另外,有打化療或進行荷爾蒙治療,也不適合餵母乳,放射線治療比較沒有關係。嚴格來說,沒有任何癌症不宜餵母乳,只有媽咪方不方便,以及生理狀況是否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