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兒醫學會指出,母乳是所有嬰兒最好的食物,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也鼓勵媽咪們在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內完全哺餵母乳,以支持寶寶適當的成長及發展。遺憾的是,哺乳過程常不如想像般順遂,可能存在各種大小問題打擊媽咪的信心,甚至因此中斷了哺乳之路。

1. 覺得奶水不足,擔心寶貝吃不飽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認為,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在問題還沒發生前,就要設法避免,舉例來說,產前準備不光是做好產檢、買齊所有嬰兒用品,一些與新生兒相關的知識,如:餵奶的方式、泌乳機制、寶寶的基本需求…等,事前都應該清楚地了解。

其實,剛出生嬰兒的胃只和彈珠一樣大,不至於會有餵不飽的問題,但相對地一天可能要餵上10〜12次,1〜2小時就要喝一次奶。若擔心奶水不足,媽咪可以在寶寶吸吮後多花5〜10分鐘來擠奶,必要時,也可以利用吸乳器等工具加以輔助,其實,能擠出多少奶量並非重點,主要是為了讓身體接受刺激,多分泌奶水。至於寶寶究竟有沒有喝到奶,這部分可以從尿布的更換量來確認。高宜伶秘書長指出,剛出生第一天的寶寶要有1片濕透尿布,第二天2片、第三天3片,第五天開始,每天要有5片以上尿濕的尿布。

2. 媽咪生病吃藥,還能哺餵母乳嗎?

藥物一定會進入母乳嗎?郵政總局郵政醫院藥劑科主任洪增陽指出,其實能夠進入母乳的藥物比例微乎其微,約9成5以上的藥物在使用過程中都不會影響母乳。媽咪服用藥物再分泌到乳汁裡的比例,約佔1╱100而已,對孩子幾乎沒有影響。

3.乳房疼痛、受傷好不了

乳頭痠痛,原因通常是哺乳姿勢不良或皮膚太嫩;皮膚太嫩的問題會隨著鍛鍊而改善,但姿勢不好,問題就會一直存在,甚至惡化,如果媽咪發現哺餵的過程中乳頭痠痛一直持續、甚至破皮,就代表餵奶的姿勢需要調整囉。當媽咪乳頭有傷口時,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乳頭保護罩,避免胸罩或衣物壓迫傷口,復原得比較快。

4.哎呀!又懷了下一胎

高宜伶秘書長認為,懷孕的媽咪是可以繼續哺乳的,但重點是要隨時留意身體的狀況,一旦有持續出血、哺乳時難以忍受的乳房疼痛、或是一哺乳就出現子宮收縮的現象,這些訊息都代表著該減少餵奶了。倘若減少餵奶頻率仍有不適,則需引導孩子離乳,以確保胎兒安全。

不適合在懷孕期哺乳的媽咪
● 曾有不良孕史:如習慣性流產、早產…等。
● 懷孕第四個月後體重沒有增加。
● 醫師囑咐需暫停性行為的媽咪。

5. 要上班了!重返職場如何擠奶?

只要利用兩次的哺乳時間再加上午休時間,差不多就可以擠出足夠寶寶一天在保母家所需的奶量。若有不足,可以早點把寶寶送至保母家,在上班前再擠一次奶,或是下班後多擠一次奶再去接寶寶回家。

高宜伶秘書長建議,媽咪可以在重返職場前,連續幾天比照上班後的生活作息,把寶寶交給其他照顧者,在寶寶與您分離的期間試著擠乳,就可以揣摩出該怎麼擠奶、擠幾次、奶量是否足夠…等,也可以了解寶寶一天的奶水需求,同時,也讓寶寶練習使用奶瓶,這麼一來,相信不論是媽咪或寶寶,未來都比較容易適應這段不得已的分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