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孕育寶寶過程提供的環境有關,若父母健康,媽媽懷孕過程無接觸到對胎兒有害的物質、營養均衡且保持良好心情,寶寶出生就有好的體魄。後天之精則是來自出生後的飲食營養攝取,我們吃入的食物是不是能被吸收,又需仰賴好的脾胃消化功能,脾胃消化功能差,可能是一些疾病造成或是脾胃功能需調理,這就要靠醫師一同幫忙,而寶寶飲食營養攝取,就要靠爸媽一同來努力.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品母乳好吸收、而且富含各種營養素與抗體,可以增強嬰兒抵抗力,並降低過敏疾病的產生,是寶寶最天然、最好的營養品。母乳中有媽媽的免疫球蛋白A(Ig A),這個抗體可以給予新生兒在免疫系統最脆弱時一個最佳的防禦罩,抵抗環境中的病菌。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到4~6個月大補充副食品前都可持續純哺餵母乳。
嬰幼兒維生素D的補充維生素D除了可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協助骨頭生長,預防佝僂病,在先天性的免疫上也非常重要,可以減少感染機率。近幾年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在免疫調節的重要性,缺乏維生素D比較容易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與一些自體免疫疾病。
均衡飲食+健康烹調,打造黃金免疫力
幫寶寶準備食物需均衡攝取比例適當的五大類食物,包含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各年齡層所需要營養與量不同,家長可以選擇當地、當季的新鮮食材,與容易處理、無農藥汙染的蔬果。
食材烹煮方式,不要太過複雜、建議可用清蒸,蔬果用蒸的比水煮更能保存維生素與礦物質,也可將蒸出來的汁淋在食物上,或者把湯汁留下來做湯品。豆類在吃之前先用水煮兩分鐘軟化,再放一小時,一般泡水隔夜的方式會導致營養素流失。魚、蛋、肉、肝臟需要新鮮且完全煮熟。寶寶的食物不可過度調味,過多刺激的辛香料或鹽分,會對寶寶的腸胃和腎臟造成負擔,一日鹽分量應在1.5克以下,調味約材料的0.25%以內,且盡量避免加工食品或過多的食品添加物。
影響健康的NG食物與飲食禁忌
1. 含糖飲料與甜食:高糖分食物會讓幼兒過度興奮,減低食慾,導致正餐吃不下,並且減少生長激素分泌,而影響生長發育,也容易蛀牙,最好的飲料還是白開水,果汁也建議稀釋後再給幼兒喝較好。
2. 高油、高鹽、高熱量食物:從小就接觸炸雞、洋芋片、薯條、可樂、汽水,對孩子健康是一大傷害,日後容易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疾病,怎麼會有好的免疫力?
3. 小於一歲嬰幼兒不適合吃鮮奶、豆漿、蜂蜜。鮮奶內的成分比例並不適合一歲以下嬰兒的營養需求;豆漿屬於粗蛋白質的飲食較難消化,皆需要等大一點才可食用;一歲以下嬰幼兒的腸道菌叢與免疫力未建立完全,吃蜂蜜容易造成肉毒桿菌中毒,也需避免。
如果寶寶經常生病,還是要求助醫師找出反覆生病的原因,但是爸媽們可以透過後天飲食調養,幫助寶寶增強免疫力,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多洗手、疾病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才能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