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良好的口腔健康是拥有洁白牙齿和灿烂笑容,但是,口腔健康远不止于此!作为整体健康的一部分,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确保良好的口腔保健,其实非常简单且容易执行。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口腔护理不当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儿童蛀牙并非是无害的!研究表明,小时候有蛀牙的儿童,成年后有蛀牙问题的可能性比其他儿童高出三倍。马来西亚全国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调查(NOHPS)报告指出,71.3% 的 5 岁儿童已经有蛀牙 !
父母应该做些什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IMU)牙科学院儿科牙科专科顾问兼高级讲师 Yogeswari Sivapragasam 医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1. 从小开始 (从出生开始!)
婴儿的口腔护理很容易被忽视,毕竟他们需要等几个月后才会长出牙齿!但是,婴儿仍然应该每天至少清洁牙龈两次。这有助于为其一生中的日常口腔护理程序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父母也应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建议,例如:社区诊所护士或儿科医生,了解如何从出生开始照顾孩子的口腔健康,其中包括孩子第一次长牙时该怎么做。
2.向盐和添加糖说“不”(并将其延续至人生后期)
随着儿童及其牙齿逐渐生长,自然而然会接触新食物,因为他们的饮食会根据不断变化的营养需求增加。但是,循序渐进并谨慎地引入新食物非常重要。
Yogeswari 医生建议父母尽量推迟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盐和糖的时间,避免他们在生命早期就喜欢上这些味道。她进一步解释,终生偏爱甜食会增加患上牙齿问题的风险,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提高。
3. 定期会诊牙医、让这件事变得好玩有趣
成年人厌恶去看牙医是相当常见的情况,这可能源自于他们个人过去的负面经历。然而,重要的是父母需抛开个人恐惧心理,并帮助他们的孩子创造良好积极的体验。
孩子应在一岁时接受第一次牙科检查(记住这点:“一岁生日,第一次牙科检查”)。在这之后则建议每 6 个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 。由于他们不太可能在小小年纪出现任何牙齿问题,这将帮助年幼的孩子获得积极良好体验,而不是将看牙医与疼痛和恐惧联系起来。定期会诊牙医将有助于使得看牙医的体验正常化,并对口腔预防保健有莫大帮助。Yogeswari 医生解释,早期进行牙科检查背后的概念,是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4. 保持警觉留意孩子的行为变化
有时候,孩子会抗拒某些食物或拒绝刷牙。虽然人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孩子挑剔或挑食,但背后其实可能隐藏了其他原因。
患有蛀牙或牙龈疾病的儿童可能会感到慢性不适或疼痛,导致他们避免食用需要咀嚼的食物。这可能会无意中导致他们避免吃苹果和鸡肉等天然食物并选择较软的食物,这些食物很多都经过加工,而且盐、糖和脂肪的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营养或诱发慢性病,这将会影响儿童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长期疼痛也会导致烦躁,或影响他们在学龄前上课时的注意力。另外,口腔健康状况欠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他们因牙齿有污渍或烂牙而遭到取笑,这也可能导致他们避免社交活动或变得孤僻。
因此,Yogeswari 医生建议父母需时刻保持警觉性,如果他们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咀嚼,或没有明显原因却变得易怒,父母就需要提高警惕并检查可能出现的牙齿问题。
5. 不同年龄阶段,口腔健康需求也有所不同
父母可以通过观察任何明显可见的迹象(例如: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或牙齿变色),帮助支持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口腔健康需求。Yogeswari 医生提醒人们不要误以为乳牙不重要(毕竟这些乳牙几年后就会脱落),同时强调人们必需从童年时期开始养成终生实践的健康口腔卫生习惯。
以下是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口腔护理建议:
- 出生后,婴儿牙齿发育前
用干净湿布缠绕在手指上,每天早晚轻柔地为婴儿擦拭牙龈。
- 长出第一颗牙齿后
作为日常口腔护理的一部分,使用适合婴儿的牙刷和含氟牙膏,每天轻轻刷牙齿和牙龈两次。
- 学龄前
在这个年龄,孩子们已经可以手握牙刷,但需要由父母指导如何紧握住牙刷。
-上学年龄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应该能够在父母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刷牙程序。
“我们不能将口腔护理与身体其他部位区隔。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都是息息相关的!整体健康素养、健康饮食和良好个人卫生(包括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都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和福祉。”Yogeswari 医生表示:“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非常重要,日常卫生和预防保健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将使得口腔护理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过程,让父母能顺序渐进引导孩子将这些健康习惯延续到成年时期,让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