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主要功能是在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该疾病的罹患率及死亡率。一般而言,疫苗主要分成两大类,“减毒活性疫苗”及“去活性疫苗”。

减毒活性VS去活性疫苗
通常减毒活性疫苗, 如: 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MMR)三合一疫苗及水痘疫苗,仍带有少量的病毒活性;换句话说,病毒或细菌的毒性虽被减弱,但对免疫系统障碍及怀孕妇女来说,施打后仍可能带来风险,故对于怀孕期间之妇女不建议施打。

至于“去活性的疫苗”,也就是病毒或细菌已死亡或分解,病毒与细菌已无活性,仅利用病毒与细菌的表面抗原去製成,因此不具有原本病毒与细菌的活性,并不会造成怀孕妇女临床上的感染危机;妇产科医生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的疫苗,其实都属于“去活性的疫苗。”

不过,对怀孕妇女较有威胁的“减毒活性疫苗”是哪些呢?妇产科医生表示,目前有下列5种: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MMR)三合一疫苗、水痘疫苗、肺结核疫苗、小儿麻痺口服疫苗、黄热病,均属“减毒活性疫苗”,故不适合选在怀孕期间施打。

由于“去活性疫苗”,因为已无病毒活性,故相对来说,对孕妇及小儿则比较安全。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比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就很适合妇女在怀孕期间来预防施打,用以避免孕期罹患流感与併发症,或因孕妇罹患百日咳导致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导致母胎健康安危。

疫苗对人体的健康安全吗?
由于去年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爆发绝迹已久的麻疹病例,及至今年5月麻疹案例仍持续扩散,故今年6月美国加州刚通过一项法案:个人家族若无特殊状况,却无法按时接种疫苗者,将限制中小学生就学,因此学童待补施打完成后,方可申请入学的相关规定。此项新政策的规定,是以预防医学的良善观点出发,但其中唯一会被诟病的地方,就是疫苗的“佐剂”。

妇产科医生表示,由于疫苗的佐剂成分含有微量汞或铝元素,故有部分人士担心佐剂内含的这些成分,可能与孩童的自闭症有关。然而,众多医学研究及文献报告显示,并无证据显示自闭症与佐剂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至少截至目前,疫苗对人体的健康来说,都还是非常安全的。

孕期建议注射

流感疫苗
其实在怀孕期间,孕妈妈、家属及医生们,也都不希望准妈妈施打一些不必要的疫苗。不过,大多数的民众也不了解,去活性疫苗其实对孕妇及胎儿,并没有健康影响;当然,减毒疫苗除外,如:德国麻疹、水痘等。那麽孕期应建议施打哪些疫苗呢?妇产科医生表示,每年10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为止,均为流感疫苗预防施打的建议期。此项规定早在美国列为常规医疗项目,且在怀孕的任何期间均可施打流感疫苗。

再者,流感疫苗也有所谓的三价及四价的规格;然而,孕妇施打时仍须以去活性的疫苗为主。另外,患者本身除非有对蛋类的食物过敏,或以往施打疫苗后曾发生过敏现象且不适合施打的患者外,一般民众均可于流感疫苗建议施打期间,积极接受预防接种。

有鑑于怀孕期如果罹患流感,容易合併肺炎、败血症等感染风险,且合併症也比普通成人来得多而严重,死亡率也较高,因此会特别建议孕妇,尽可能在孕期接受流感疫苗接种,以防流感诱发重症危机,影响母胎健康安全。

百日咳疫苗
大家或许曾听过百日咳,但可能并不熟悉什么是百日咳;妇产科医生表示,百日咳确诊有其相当难度,即使普通医生也不见得对此疾病均能全盘了解。

由于一般新生儿接种百日咳疫苗,是在宝宝2、4、6个月大时依序接种(亦即所谓的新五合一疫苗),通常疫苗接种后需满1个月才会产生抗体;因此,当宝宝刚出生至3个月期间,则为疾病感染的空窗期,如果期间不幸感染百日咳,合併症会相当严重,故建议妈妈怀孕期亦可积极接受百日咳疫苗的接种。

目前美国妇产科医学会建议,孕妇可从妊娠28~36週期间来做百日咳疫苗接种。妇产科医生则说,一般疫苗在施打的2~4个星期后,孕妇体内会产生抗体,抗体经由脐带血传给宝宝,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体内即可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抗体,可对母胎引发最佳的保护效果。

然而,以往民众较无法接受在怀孕期间施打任何疫苗, 也因此, 才有所谓疫苗注射的“ 包覆政策”(cocooning)。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通常不可能主动接触人群,故感染的来源,则来自周围频繁接触宝宝的亲友。所以假使孕妇不想在孕期接受疫苗接种,那么第2选项就是考虑由周围亲友先接种疫苗,以积极维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隐形防线。
 

产后建议注射

子宫颈癌疫苗
随着宝宝的诞生,妈妈的家庭角色也越吃重,在准备为幸福家庭打拼之前,身体健康则显得非常重要。为保护妈妈免于子宫颈癌的威胁,并陪伴宝宝健康长大,有必要对妇女重大疾病做好防御措施,以维持妈妈最佳的健康状态。

其次,通常被诊断有子宫颈癌的女性,多介于35~55岁之间,刚好是妇女处于身为家庭重要支柱的生命阶段。然而,有高达99.7%的子宫颈癌是经由人类乳突病毒(HPV)感染引起。而HPV病毒广泛存于环境之中,经由接触感染,故女性累计一生之中可高达80%的机会感染HPV病毒。

子宫颈癌疫苗又分2种类型,两价型(针对16.18型)及四价型(针对16.18.6.11型)均具防护HPV病毒感染的免疫作用。70%的妇女罹患子宫颈癌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另外,它们也可能导致阴道癌、外阴癌等其它癌症的发生;而HPV6型、11型感染后可能导致尖头湿疣的性传染疾病,亦即一般人俗称的菜花。

妇产科医生指出,介于9~26岁的女性,可积极接种HPV疫苗。然而女性超过30岁后,防御病毒能力下降,更是接种HPV疫苗的黄金时机。其次,在怀孕及生产的过程中,因抵抗力较弱,往往HPV病毒更容易有机可乘,也因此产后可说是子宫颈癌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目前澳洲有提供公费施打四价的HPV病毒疫苗,且经调查统计发现,青少年族群感染尖头湿疣的几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如此一来,即类似群体免疫的防护力;亦即对彷单外的建议年龄来说,一样能提供保护效果(off-label use)。不过,即使FDA认为四价的HPV病毒疫苗于孕期注射是安全的,但对孕妇来说,HPV疫苗并非孕期必须施打的,故一旦知道怀孕,则可暂停施打,等妈妈生产完后,再施打剩馀的剂量,其保护力仍是存续的。

疫苗的作用即在预防,而非治疗。妇产科医生说,当然在年轻妇女怀孕时,罹患妇癌的比例仍以子宫颈癌居多(佔50%),但如果真的在孕期不慎感染,仍须以病源位置深浅并配合怀孕週数来判断如何治疗,甚至怀孕末期感染者应考虑剖腹生产,以免癌细胞经子宫颈组织扩散至胎儿。

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疫苗(MMR)
第一次产检时即会检测孕妇是否已有德国麻疹抗体。由于怀孕期间如果感染德国麻疹,胎儿可能罹患先天性德国麻疹症候群,容易有胎儿听力丧失、白内障、心脏病等重症风险。因此在怀孕前,确定没有德国麻疹抗体的妇女,亦可于怀孕前先做预防注射。

然而,多数妇女都是在怀孕后产检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抗体,因此无抗体者,在产后建议施打为妥,以防怀第2胎宝宝时仍有感染的风险。另外,妇产科医生表示,一般未怀孕妇女,无论是选择妇产科或家庭医学科预防接种减毒疫苗,均建议最好在接种后3个月再怀孕较妥。

妇女于怀孕期间如经检测未具德国麻疹抗体,应避免前往德国麻疹流行地区,并于产后儘速持德国麻疹抗体阴性证明,就近至各诊所接种1剂MMR疫苗,以保障妇女本身、新生儿及下一胎婴幼儿的健康。

医生小叮咛
流感的流行期,建议孕妇应主动施打流感疫苗,至于百日咳疫苗则建议于怀孕28~36週内来预防施打。而子宫颈癌疫苗,建议产后再来施打,但即使哺乳期,妈妈也仍可至各大院所积极接受预防施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