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君心理師指出,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一趟知「己」、知「彼」的歷程,在抱怨另一半不瞭解自己之前,不妨先問自己是否瞭解自己,當我們越清楚自己就越能在關係內自在自處。有些人會感嘆婚前、婚後親密關係兩個樣,林靜君心理師建議夫妻,若能對於「親密關係歷程」有所瞭解,會比較清楚彼此的狀態,有助於降低摩擦,也較不會只看到事情表面而忽略對方的感受。

婚姻中有哪些因素或習慣正不知不覺地傷害夫妻之間的互動與相處?一同來檢視。

1. 自認為是老夫老妻,很懂對方

自認對另一半很熟悉而不再進一步瞭解對方。但實際上,人會隨著環境變化與發生的事件而呈現不同的狀態,如果假設對方永遠是某個樣子,不願再深入理解,容易產生摩擦或委曲。因此,林靜君心理師建議:「先把另一半放在『眼』裡。」結婚久了,眼中時常沒看到對方,更何況是將對方放在心裡!所以她也建議夫妻進行練習,下班回到家也許不用開口跟對方說話,用1分鐘時間好好看對方的眼睛,因為眼睛是情感最好的連結。

2.婚前對對方的期待過高

進入婚姻,面臨的狀況是多元而複雜,也許有夫家、娘家、經濟、乃至孩子、教養等面向,不再是戀愛時期的兩人世界。通常夫妻是首次遇到這些問題,在處理時也許顯得不成熟或不盡人意,也容易讓彼此感到不滿或失望,甚至讓一方覺得原來對方的能耐只有如此。

3.彼此的目標排序不同

夫妻因目標排序而產生爭執經常發生在權力爭奪期,該以另一半為主?或以自己為主?有時自己認為重要的順序與對方認為重要的順序有著天壤之別,溝通時容易出現摩擦,加上溝通的過程,互相認為對方堅持己見、固執,甚至令某一方覺得總在讓步而感到委曲。

4.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夫妻來自於兩個不同家庭的結合,經常會不自覺受到原生家庭影響。每個家庭有其信念、規矩、階段4階段與價值觀,若總是要求一方去接受另一方,容易產生摩擦。不妨先理解自己不可被挑戰的價值觀或信仰,如此比較能夠瞭解對方不可被挑戰的部分,也才更有空間包容兩人的差異。

5.公婆說了算

還有一種狀況是公婆說了算,這需要先生做中間人協調、處理,林靜君心理師指出:「鼓勵先生勇於面對、別逃避,別讓太太獨自面對問題,畢竟融合不同的價值觀是一件難事。」另外,有些情形是先生因自身的父子或母子議題而與難以與父母溝通,於是讓太太跟父母相處、處理問題,可是這不僅傷害太太,也傷害整個家庭。因此,建議先生不妨審視身為人子、人夫的角色與責任。

4技巧讓愛情浪漫回溫

在看似規律、慣性的婚姻生活,若彼此願意多花一些心思經營,也能讓對方時時感受到愛情的甜蜜與溫暖。

1.維持肢體互動與接觸

林靜君心理師觀察到華人夫妻的肢體互動較少,然而,肢體接觸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好方式。互相幫彼此按摩、牽牽手散步、拍拍對方的肩膀、或撫摸對方的臉等,都是很好的感情連結。

2.時常稱讚、感謝對方

在傳統環境下成長,有時會讓人們羞於表達,覺得對方應該知道自己的心意。但實際上,自己沒說出來,通常對方不會瞭解,建議多稱讚對方、感謝對方,讓另一半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賞、被愛的。林心理師表示,例如現在很流行的桌遊,有些遊戲過程必須對其他玩家說出感謝、讚美等規則,透過遊戲打破說不出口的尷尬,也能帶出對另一半的讚美與感激,用言語找回感情的溫度。

3.找出適合彼此的興趣

找出夫妻都喜歡的嗜好或興趣,例如:追劇、跑馬拉松、品嚐美食、或旅遊等。雖然有共同的興趣很重要,但若興趣不同也能互相尊重、支持對方的喜好,不勉強對方從事自己的活動。例如:先生喜歡跑馬拉松,太太對運動沒興趣,但是先生去參加跑步時,太太可以在旁幫他拍照。再者,夫妻倆待在同個空間,即使興趣不同,各自看書或看電視,也有穩定感情的作用。

4.維持兩人的甜蜜約會

定期安排兩人的約會,也許是簡單吃個晚餐、看場電影、甚至泡溫泉等,不必總是全家老小出動做一件事或進行活動。

在家庭關係裡,愛小孩很容易,尤其孩子在青春期前與父母的關係很緊密,也讓多數夫妻將心力放在孩子身上,忽略與另一半的感情經營。林靜君心理師指出:「不像育兒是始於自然的天性,夫妻感情的經營更需要努力與用心。」她也提醒,注意家庭優先順序的安排,另一半是第一順位,孩子才是第二順位,別讓育兒成為逃避夫妻關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