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可不可以繼續工作?是許多孕媽咪的疑惑。廖敬慈醫師表示,懷孕後工作與不工作各有優缺點。如果孕媽咪有工作,工作壓力、精神與體力的負擔會比較大,加上若工作比較累,流產、早產的機率會較高;但如果孕媽咪不必工作,由於活動量較少,體重可能增加較多,或因時間太空閒以致較容易胡思亂想,這些都要特別注意。

事實上,懷孕後因荷爾蒙改變,早期會感到疲憊,中後期則會因為肚子變大、體重增加,身體上負荷較重,體力較差。孕媽咪懷孕後,需要對原有工作量、工作時間進行調整嗎?廖敬慈認為,端看個人需求,也要看工作性質,若是比較靜態、輕鬆的工作,如坐辦公桌,不用體力勞動,可正常工作沒關係。若工作需要體力勞動,如業務要跑較遠的地方,或是要搬搬抬抬、提重物,可能要減輕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孕期要避免的5種工作

工作1:會接觸到有害物質

有些孕媽咪原本是在化工廠裡工作,天天接觸到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有機溶劑之類,這種情況便須要停止工作,或是離開原有崗位,調到比較不會接觸到有害物質的單位。

工作2:極度高溫或低溫的空間
另一種狀況是,孕媽咪需要在冷凍庫裡工作,或是工作環境會比較熱,這種有極度溫差的地方,也不適合孕媽咪,必須立刻離開這樣的工作地點。

工作3:太吵或處於振動的地點
還有,工作場所若常常處於高頻率振動的環境,或是聲音太過吵雜,這種環境不只會傷害孕媽咪的聽力,對寶寶也有影響。雖然在子宮裡有羊水的保護,外界進到胎兒耳朵的音量會減低,但仍有可能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因此孕媽咪應盡量避免,並離開工作場所。

工作4:須長期站立的工作
孕媽咪的工作如須要長期站立,最好與主管或老闆協調,工作一段時間有一些空檔可坐一下。如果沒有辦法有時間休息,廖敬慈建議,可將其中一隻腳,稍微踩高一點,例如踩板凳或踩個階梯,能讓兩隻腳的重心改變,另一隻腳便能輕鬆一段時間。

必須提醒的是,孕媽咪絕對不宜繼續穿高跟鞋,挑選鞋子時應選擇比較寬、鞋底比較厚的鞋子,並穿舒服的孕婦裝,褲頭處不能太緊。此外,透過穿彈性襪,可改善水腫、靜脈曲張,增加靜脈回流,整個人會較有精神。

工作5:須常抬重物的機會
另外,工作中若有須要抬重物,也是孕媽咪大忌。尤其注意不可下蹲與彎腰,彎腰會增加脊椎的負擔。如果真有下蹲的需求,寧可用跪姿,也不要以蹲姿,以免發生危險。

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的孕婦,可以工作嗎?

廖敬慈表示,許多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的媽咪,都是比較不易受孕的體質,或是曾有一些不良的產科紀錄,如經常流產等,流產率和早產率都比一般孕媽咪高,雖然還是可以繼續工作,但要特別小心,出現流產或早產症狀,如產前出血、子宮收縮情形,就要停止工作,休息到完全沒有症狀,醫師評估穩定後才能回工作崗位。

很多孕媽咪有疑問,可工作到何時待產?可工作到生產嗎?廖敬慈回應,如果懷孕早期有不穩定的狀況,建議早一點休息。若整個孕期都很穩定,一直持續上班,到最後36、37週時,可考慮停止工作、在家待產。而如果工作場所在醫院附近,或是工作型態都是坐著,能輕鬆工作到有產兆、生產為止,那麼工作到生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