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毛士鵬表示,兩胎間隔時間,以學理上來看,建議至少間隔8個月以上,因為整個懷孕期間子宮撐大,或是生產時採剖腹產,產後子宮的復原最少都要8個月時間。以生理上來說,要考量媽咪產後是否得到充分休息?是否哺餵母乳?以及有沒有正常排卵等等。以哺餵母乳平均時間而言,媽咪通常至少會哺餵6個月到1年的時間,因此建議相隔2年再懷下一胎。
至於自然產、剖腹產是否有不同的建議?毛士鵬醫師指出,剖腹產建議最快也要等到產後8個月以上再懷下一胎;自然產的媽咪在產後6個月懷下一胎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要盡可能避免半年內再度懷孕。
假如兩胎間隔時間太短,前一胎採取剖腹產的媽咪,比較擔心的是傷口裂開的風險,發生率約2%,對媽媽和胎兒都會造成威脅。前一胎剖腹產,下一胎在兩年內懷孕,較不建議嘗試自然產,超過兩年以上,也要評幾個條件,包括胎兒不能太大、產婦不能進行催生,要採自然產時,最好有婦產科、麻醉科、小兒科醫師待命比較保險。
自然產要考慮的是媽媽子宮是否恢復到原狀,此外,也可能提高早產機率,以及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引起大出血、子宮下垂等風險,而太短時間內再懷孕,媽媽會比較累。
間隔太久也會有問題?毛士鵬醫師表示,媽媽年紀若已經偏高齡,並不建議隔太久,還是希望在最佳育齡階段生,媽媽無論身體狀況或體力都會比較好。高齡產婦擔心的是妊娠疾病風險增加,孕期不適程度也比較高,最好能避免成為高危險群,如果年輕的媽媽,在25歲生老大,30歲再生老二,雖然相隔五年,但因為年輕,所以沒有太大問題。
兩胎如果間隔較近,孕婦(尤其第一胎剖腹產的孕婦),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 懷孕初期:孕婦比較有明顯不適,包括子宮下墜感,此階段也要注意是否容易出現腰酸、出血情形,建議多休息,真的不舒服應該就醫。
* 懷孕中期:這個階段比較沒什麼問題,但有些孕婦子宮下墜感更嚴重,可考慮使用托腹帶。
* 懷孕後期:最需要留意的是可能有提早生產的風險,例如前一胎38週生,這一胎有可能36、37週生,孕婦要多留意。
無論是否密集懷孕,產後都會建議媽咪儘早做運動,常做「凱格爾運動」能幫助子宮的復原,降低產後子宮下墜感、脫垂、陰道鬆弛等風險。媽咪產後尿失禁的機率和子宮復原狀況有關,另外也要看是懷第幾胎,以及胎兒有多重等等,不過產後多做凱格爾運動是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餵母乳的媽咪,哺餵母乳期間又懷二寶,最好計畫讓大寶漸漸離乳,懷孕7個月以前可繼續哺餵,7個月以後如果仍必須擠母乳、餵母乳,會擔心引起子宮收縮,進而造成早產,餵母乳的媽咪一定要注意這點。
兩胎之間到底要隔多久?除了建議自然產至少隔6個月再懷孕,剖腹產至少隔8個月之外,也要考量媽咪年紀、產後復原狀況,以及家庭等因素,並盡量避免成為高齡產婦,這樣比較不會對媽咪、胎兒造成不利影響。